文丨云海

一个不事耕种、整天吹牛说大话的农民,一个经常呼朋唤友在饭馆白吃白喝的无赖,一个侮慢无礼、喜欢骂人的粗人,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最后居然开创了一个延续四百余年的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平民出身登上帝位的第一人。这个人就是汉高祖刘邦。

刘邦之所以能够草根逆袭取得天下,最广为人知的理由,莫过于《史记》中借刘邦之口说出的,即刘邦善于用人,能够让张良、萧何、韩信这些运筹帷幄、镇守国家、带兵打仗的英才为我所用。日本史家佐竹靖彦在《刘邦》一书中,则提出了秦末任侠社会是刘邦集团成功的社会基础的新观点,颇具颠覆性。该书基于《史记》《汉书》等文献,结合新近出土的秦汉竹简,以刘邦为主线,在秦末汉初波澜壮阔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了秦末任侠社会、刘邦集团的构成和成长等,再现了刘邦从少年时代到陈下决战的奋斗历程。

一、性情:轻财重义,广交豪杰

作者认为,刘邦具有任侠的性格特征。任侠一词早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就有出现:“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任侠者以武毅为本,轻财重义,广交豪杰,往往为豪杰中的领袖。

刘邦为人慷慨大方,善于交际,这是刘邦集团成员们的共同看法。《史记》记载刘邦的性情和为人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即刘邦富有爱心,充满人情味,慷慨大方,坦诚直率。作者认为这是刘邦重要的财富,表明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网罗下属,他可以并且的确做到了不惜破费钱财。同时,刘邦确实是交际的好手,喜欢凑热闹,善于讲段子,平时喜欢与同伴们一起狂欢逗乐,不管在严肃的县衙还是村里的酒馆,只要他出现,都能变得热闹喧嚣,即使在宴会中坐在末席,他也能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交际手段使席间的焦点转向自己。

《汉书》将刘邦的性格与为人更为详细地概括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素养,但他性格豁达开朗,有谋略,善纳谏,即使是守门戍卒那样的底层部下,他也能像多年的挚友一样善待他们。”有意思的是,刘邦的性格中也有喜欢骂人的一面,刘邦粗野无礼是两千多年来的定论。但是作者指出,正是有豁达开朗的性格,刘邦才不会因为骂人而给对方带来严重的伤害,他的“骂人”中包含了更多的是慷慨大方,以及与对方毫无隔阂的亲密,包含了对同伴的热心关照和对小集团的舍身奉献。《史记》中记载遭受刘邦责骂的人就有萧何韩信、郦食其、黥布等人,这些人都是为汉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人物,就能说明这一点。日后王陵代表众人总结道,“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即刘邦傲慢无礼,侮辱他人,但刘邦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是由于他慷慨大方,能与部下分享胜利的果实。这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从年轻时代开始,粗野无礼的刘邦就具备了笼络同伙、建立小集团的领导和组织才能。青年时期的刘邦,通过结交王陵、卢绾、夏侯婴等人,建立起任侠关系,年纪轻轻就成为沛县社会上的重量级人物。

二、乡友:逐渐扩大的人际关系网

作者指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历史运转的三大要素。人际关系是人和中间的一个要素,它与天时、地利两大要素共同运作方可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刘邦而言,所谓的天时,就是秦的统一天下及其迅速的瓦解;地利就是在大梁和丰沛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社会关系。大梁是魏国工商业的中心,丰沛是魏国民众的新开发区。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旧六国中站在反秦最前列的楚国的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大梁为顶部、丰海为底边的网状任侠人际关系。通过父亲和王陵的关系而跨入其中的刘邦,凭借建立人际关系的出色能力,在萧何、雍齿集团显露头角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人和的局面。

概括来说,刘邦在丰邑时期势力的基础存在于客家集团的任侠关系里,而他出任沛县泗水亭长之后,又增加了与日常的乡里社会的关系,其中包括官人与庶民间的关系等新要素。在进入芒、砀山泽地区开始流亡生涯之后,以樊哙、周勃、灌婴等为代表的作为第三种势力的地域更加广阔的任侠关系获得极大的发展。刘邦就这样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随着势力的扩大,作者指出,刘邦确实牢牢地笼络了部下们的心,他们可以为了刘邦赴汤蹈火。荥阳被困时,纪信自告奋勇地做刘邦替身从东门出降,掩护刘邦从西门突围脱险而被项羽烧死。荥阳被攻陷后,英勇善战的守将周苛破口大骂,拒绝了项羽的收降,被盛怒之下的项羽扔进沸水烹杀了。非军人的随何豁出性命进行斡旋,策动敌营的楚国头号猛将黥布加入了刘邦阵营。对于刘邦如此得人心的原因,作者推测,刘邦集团的大部分成员都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这些一向被社会蔑视的人因为与刘邦生活、战斗在一起,突然摇身一变登上了领导统治整个社会的舞台,正是刘邦赋予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培育了他们不惜用生命来捍卫刘邦的坚定决心。这是刘邦无与伦比的制胜法宝。

三、吕氏:被后世抹除的支持力量

作者指出,刘邦的岳父吕公也是任侠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当上沛县亭长(相当于乡镇派出所所长)的刘邦通过不请自到,在宴会上与吕公相识,被吕公相中招为女婿,迎娶吕雉(即吕后)的故事, 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见一面就能够把女儿嫁给一个草根出身而且还是有妇之夫的陌生人,最后这个女婿还真的成为真龙天子,吕公的毒辣眼光不禁让人称奇。如果把嫁女儿当作投资,那么吕公的高明丝毫不亚于几十年前奇货可居的吕不韦。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不禁让笔者对吕公这个人感到无比好奇。

吕公究竟有何家世与势力,《史记》并没有明确交代。作者基于郭沫若、楠山修作等人的研究,提出吕公就是秦国宰相吕不韦族人的观点。对秦国功劳卓著的吕不韦,受嫪毐宫变事件牵连被罢相后服毒自尽,亲族受到很大打击,很有可能存在向秦始皇复仇的预谋。从秦末的反秦斗争来看,有许多吕姓的人作为重要人物参与其中。这些人的地域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即他们起义时的居住地是以洛阳为顶点,以扇形向外扩散的,而吕不韦的领地正好就在洛阳,从吕不韦自杀后其亲族们纷纷从洛阳逃散的角度考虑,这种状况很好理解。而且,从楚汉战争开始,这些人全部都归属了刘邦集团。

因此,作者认为,吕公很有可能就是吕不韦的族人。刘邦娶了身为吕不韦一族的吕公之女后,仰仗吕公的支持,在任侠社会中建立了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人际关系的扩大,还是名望、资金等方面,都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吕雉和刘邦也堪称绝配,他们不仅拥有同等的勇气和魄力,以及操纵驾驭他人的手段,而且都还拥有同样强烈的权力欲。在嫁给刘邦之后,吕雉便开始向刘邦灌输帝王之学,让刘邦逐渐成熟,从而将天下的舞台放进了自己的视野,而吕雉对刘邦的高度评价,则促使吕氏家族在较早时期就开始将刘邦作为未来皇帝的人选来培养。

而早在刘邦揭竿而起的时候,吕公的两个儿子,吕泽和吕释之,就各自率领独立的军团加入刘邦集团。后来刘邦在彭城大败,天下诸侯都“去汉复为楚”,只剩下萧何控制的三秦和同盟军魏豹还留在刘邦阵营,正是吕泽在下邑根据地的正规军,帮助刘邦卷土重来。

可以说,吕氏家族为汉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后来因为卷入反叛汉王朝的事件(即“诸吕之乱”),其功绩和贡献才被史书抹杀。

小结

佐竹靖彦仔细研读《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之后,又借鉴新的史料和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刘邦》一书为刘邦作传,提出不少新的观点,如刘邦的任侠个性、吕氏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等,读来颇受启发。其中也有不少关于历史细节的推理内容,不乏合理成分,权当空白史料的补充,也是有益。

对于刘邦集团成功的原因,司马迁用人事的道理解释不通,只能归结为“天”(岂非天哉)。佐竹靖彦则考察了刘邦集团的构成和发展后,认为任侠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作为乱世中的领袖,刘邦个人的人格魅力,超强的适应能力,以及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把握,或者说,他掌控人心的高超手腕,是他得以获得各个阶层广泛支持、决胜天下的致胜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