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3日18时35分31秒,迎来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意味着,秋将尽,冬欲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但实际上霜降并非“露结为霜”,也不是霜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的水汽遇0℃低温,凝结成小冰晶的一种自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气象学上说,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早霜”或“初霜”。近50年气象资料显示,武汉在霜降期间平均气温为16℃左右,平均始霜期在11月下旬,最早的初霜在10月29日(1978年,当天最低气温为1.3℃)。

所以,“霜降始霜”只是指黄河流域的节气,武汉有气象记录以来,从未在霜降节气“打过霜”。这几天,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处于休眠期,全国气温偏高。武汉将在近30℃的高温中迎来霜降,不过,后天冷空气驾到,最高温有望降至20℃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霜以杀木,露以润草”,古人觉得,露是润泽,是赐予;而霜却是杀伐,是惩戒。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所以有风刀霜剑,傲雪凌霜、雪上加霜、饱经风霜、冷若冰霜……

从满目金黄,到满目枯黄,天下万物来去,都有它的时间。那些春花,这些秋叶,我们的悲,我们的喜,都是生命的成长与彻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每候为五天,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霜降亦有“三候”:一候豺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意思是说,此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吃不完的放着就像是在祭兽;过五日,花草、树叶枯黄掉落;再过五日,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霜降之后,天地有一种凛凛的秀丽,那是经过了考验,洗尽铅华的萧瑟之美,寂静之美。

霜是大自然的魔法师,最成功的作品莫过于“二红”,红果和红叶。记得小时候,每到此时节,母亲把田地里棉花摘下来,晒干,装袋,一早挑到10里远的集镇上去买,临近中午,白花花的棉花换来的是红彤彤的柿子。

在城里生活了20多年,从不馋嘴的我,也会买些不同柿子吃,可是那种甜腻了的味道,只能落在记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语有云:“霜”者,丧也,亦是成物者。霜,固然是使万物丧失生机的东西,但也能促进部分作物成熟。正是有了霜降,才会有石榴红、桂花香、菊花美,才会有萝卜红、青菜甜、“好柿连连”……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说过, 秋是第二个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

秋,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优雅,是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惆怅,是刘长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的低沉,更是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寥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只是时令之物象,“物系于时也”。这样的时节,你的心中是否有可念之物、可念之事和那可念之人?

一路向冬,别过所有,唯有身上衣、眼前人、心头暖最堪珍重。

冬天就要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下一个轮回,生活琐碎之处,风景依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