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一个崭新的提法,更是一个全新的目标,是对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我国现有2亿多农户,小农户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这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反映出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诸多问题。我们常说,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农村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动能不足,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镇等,这些都是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短板和弱项,也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了我国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的基本事实。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这是在中央层面对强农与强国关系的深刻阐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做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大论断,这深刻阐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鲜明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大国农业发展之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必然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必然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从战略和核心层面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应重点提升安全保障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竞争力。
提升安全保障力。“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强国的根本特征和底线要求就是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才能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没有粮食安全,也就根本谈不上农业强国。世界上的农业强国,也都是粮食强国。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背景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从狭义上理解,这个“压舱石”就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保供能力。建设农业强国,首先是粮食强国,必须把粮食安全的弦绷得很紧很紧,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切实做到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党的二十大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要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立更稳定的、有韧性的、可抗冲击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
提升资源控制力。综合国力的竞争,背后是资源竞争。从农业领域看,提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要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稳妥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外农业资源是一项长期战略布局,但首先是用好国内资源。就粮食生产而言,我们既要依靠自己保口粮,也要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对国内资源生产满足不了或为土地等资源休养生息不得不进口的短缺粮食品种,要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农业生产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是耕地,能不能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保护好、控制好,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提升耕地资源控制力,重点是管好、用好、建好,为建设农业强国守住我们的家底。首先是管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地之不存,粮将焉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其次是用好。建设农业强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供给保障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实力等方面的内容,更要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建设农业强国的全过程。最后是建好。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我国2022年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十四五”期间,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这件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提升国际竞争力。农业国际竞争力,既有硬技术的比拼,也有软实力的竞争,须抓住科技、人才和文化三大重点。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要有坚实科技支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农业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要害是抓住种业这个农业“芯片”,这个国之重器,推进种业振兴,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在这方面“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我们不仅需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人员、农业专家,也需要从战略层面上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让广大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优质、竞争力最强的农产品。如果说科技、人才是农业强国的“硬实力”,那文化建设则是农业强国的“软实力”。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18项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明,我们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在建设农业强国中彰显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务,对三农工作而言,从现在起,我们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接续奋斗的姿态,向农业强国迈进!
来源:中国农村网
实习编辑:007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