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延续家乡小学,

他付出的,

常人难以想象……

作者:田亮

党的二十大代表里,有一位“扁担校长”。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曾经用扁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上百斤的课本挑过大山,从镇上挑回学校。

如今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张玉滚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他有了新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扁担之行,

一天一宿没合眼

2001年的一天,天还没亮,张玉滚就从黑虎庙出发了。为了在当天不至于太晚赶回来,他必须这样做。目的地是高丘镇上的新华书店,直线距离约20公里。可这山路东拐西拐、上上下下的,少说也得30公里。

· 黑虎庙小学离镇上的书店直线距离约2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黑虎庙小学离镇上的书店直线距离约20公里。

先不说山路崎岖,穿过这么多沟、洼、岭、坡、湾,能保证不迷路已实属不易。

他手上拿着手电筒,肩上挑着扁担。去程还算顺利,中午就到了镇上。不过这已经有点晚了。照这样算,即使和来时用同样时间,回到学校也得晚上了,何况回程还要挑上几十公斤的重物。

中午他没有吃饭,直奔书店,购置好课本、教具,把它们放到编织袋里,挂在扁担两头,赶紧往回走。在回来的路上,他才嚼起从家里带来的午饭——馒头。

这是张玉滚第一次挑扁担,技术还不熟练。一会儿扁担前边的编织袋着地了,一会儿后边的又着地了。

· 张玉滚挑着扁担走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张玉滚挑着扁担走山路。

到晚上10点多,突然下起了雨。张玉滚又冷又累又饿又害怕。他知道,山上有野猪、狼出没,特别是晚上。

他的名字本来是“张玉磙”。在他的家乡镇平县,很多人从事玉石加工工作,被称为“玉雕之乡”。玉磙是一种坚硬的玉器,父母希望儿子像玉磙一样强壮、健康。

可这时,他的腿有点软了,脚上起了不少水泡。他实在走不动了,就找到一个石窠(小山洞)钻了进去。他盘算着:“天亮再走吧。”

这时,他想到了渴望知识的学生,想到了老校长的嘱托。

“玉滚,学校缺老师,来学校干吧,以后你会转正的。”

“玉滚,学师范专业,不去教学也浪费了你的专业。”

“玉滚,为了不让山区孩子失学,你还是来吧。”

黑虎庙小学仅有的6名教师中4名面临退休,这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没有人愿意来当老师。如果找不到新老师,这些山里的孩子的学业难以为继。张玉滚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老校长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软磨硬泡。

那年,张玉滚刚从南阳师专毕业。他1980年生,当时21岁。在这个年纪,谁不想去大千世界闯一闯?何况他还是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考出来的青年?他想到大城市找个好工作。

可当他看到家乡的黑虎庙小学里的孩子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心就软了不少。这些孩子和自己当年在这里上学时没什么两样。山沟沟里本来就贫困、落后,如果基础教育再断了香火,也就很难有什么希望了。

张玉滚小时候读书时就想着:“将来一定要走出大山。”眼下,学校里的孩子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

他决定试一试,于是从老校长、老教师手中接过了扁担。

想到这些,为了人身安全,也为了课本、教具的安全,张玉滚在石窠里一宿没睡,第二天早上才赶回学校。

张玉滚就是靠一根扁担连接起大山里的孩子和外面的世界。2006年,村里通了公路。学校买了一辆摩托车,扁担才下了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缠着纱布上讲台

黑虎庙村1300多人,下辖13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圆近20公里的山坳里,来回一趟都十分不便,有些家长甚至让孩子辍学。

2009年,学校北边的菊花厂村一个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上不了学。菊花厂村远在约20里外,来上学要翻山越岭。女孩的父母去世早,她跟着三叔一起生活,住在山顶最高处,日子很困难。

张玉滚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家访,“开出的条件”是:孩子和女老师同吃同住,费用都由老师负担。女孩这才上了学。

这些年,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300余名儿童,没有让一个学生因贫穷而辍学。

每个孩子家里的状况,比如住在哪儿,哪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需要照顾,谁上学需要接送……张玉滚都一清二楚。

· 张玉滚和学生一起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张玉滚和学生一起吃饭。

有一年夏天,张玉滚在学校值班。一天凌晨,突然下起大暴雨,他连忙起床,披上雨衣就赶紧往外跑。他知道有个学生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恐怕经不起这样的大雨,去晚了可能孩子的生命都有危险。

赶到学生家时,房子已经坍塌了一大半,屋子里的雨水眼看就要没过床头了,孩子和爷爷蜷缩在床上。他连忙抱起孩子,又把爷爷背在肩上,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时,张玉滚感觉右脚有点疼。抬脚一看,原来是不知什么时候被划伤了,鲜血直流。

有一天,晚上10点多,张玉滚正在批改作业,突然接到一名学生的爷爷打来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到家。

张玉滚挂掉电话,拿起手电筒,叫上妻子张会云,赶紧出门去找。走了七八里路,他们在路边发现,孩子正靠着一块大石头睡觉呢。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张玉滚对妻子说。他们没有叫醒孩子。那晚,夫妻俩轮流背着孩子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把孩子安全送到了家。

还有一年秋天,张玉滚骑摩托车到镇上办事。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车翻了,他也晕了过去,差点掉下悬崖。还好有路过的村民发现了他,把他送到医院抢救。

可刚住院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到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望着讲台上头裹纱布的张老师、张校长,山里的孩子们哭成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里孩子是动力

由于交通不便,黑虎庙小学里的很多学生吃住在学校里。这就需要有人给孩子们做饭。可学校连老师都不够,哪来的厨师?

张玉滚想到了妻子张会云。她本来是镇上一名地毯工人,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比张玉滚挣得多,并不情愿到学校来帮厨。

这回轮到张玉滚软磨硬泡了。在他的再三劝说下,妻子终于同意了。

2006年秋天,学校刚开学不久,又来了一些新生,缺课本。由于刚开学,学校里的事很多,张玉滚实在抽不出时间,就让妻子去镇上买书。

这样一来,家里9个月大的女儿就没人照顾,张会云只好搭乘邻村的农用三轮车,抱着女儿一起去。

返回的路上,快到学校时,三轮车发生意外,滚下了山。张玉滚听到了哭喊声,就顺着声音往山上跑。赶到事发地,从山下走上来一个人,抱着一个孩子说:“孩子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

这个孩子正是张玉滚的女儿。他接过还有余温的女儿,蹲在地上,看着路边满脸是血的妻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后来,妻子说,不要再教书了。张玉滚也动摇了。

老师、家长一拨接一拨地来看望夫妻俩。有的家长还带着孩子一起来:“张校长,你要是不教了,孩子们咋弄?”

张玉滚和妻子几番商量,还是回到了学校。

他们没想到,有一天意外又发生了。

张会云在轧面时,右手4个手指被机器轧折,鲜血直流。赶到县医院时,她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了残疾。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她重返学校。她换用左手接着给学生们炒菜、做饭,见到生人,就悄悄地把右手藏在身后。

“这么些年,最大的动力还是山里孩子。”张玉滚说。

· 张玉滚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张玉滚和学生一起做游戏。

为了山里孩子,张玉滚把大学毕业后本已在深圳工作的侄子张磊也拉回村里教书,侄子的女朋友余超凤也跟了过来。庆幸的是,两个年轻人因教书,感情更加甜蜜了,现在已是夫妻。

张玉滚在黑虎庙小学任教前,村里只走出过一名大学生。他入职后,这里又走出了63名大学生,其中含3名研究生。

想想这些,他说早年流过的血、汗、泪也值了。

“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时代楷模”……这些荣誉、这里的故事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黑虎庙的故事,来到这里支教。

最初,运输工具只有扁担,后来换了摩托车,再后来换了面包车。学校里原来只有几间土坯房,现在盖起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

张玉滚曾是全科教师,什么都教。他觉得最难教的是科学课。“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们感觉不到,不理解。”张玉滚就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上课,讲解花、叶子等。因此,科学课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课。

· 张玉滚到大自然中给学生讲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张玉滚到大自然中给学生讲课。

这次参加党的二十大,张玉滚对大会报告中印象最深的是:“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他说:“创新精神、创新氛围从小学就得加强培养。这是我们国家正需要的。接下来,我们学校也要在这方面努力,多为国家培养人才。”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