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靠着谋略,文治而身居高位的大臣算是挺多的,但是其中只有一个张良进可为第一功臣,又能全身而退。他的一生算是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榜样,更成为了后人激励自己的偶像,今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张良的一生,来了解他这传奇的一生。

公元前250年,当时正是著名的战国时期,在韩国的一个贵族家中,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就是张良,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过韩国的国象,地位尊崇,这让张良从小有着优裕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随着时间的发展,张良靠着家中的势力,再加上自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必能继承父亲国相的位置,但是天不如人愿,公元前230年,在张良21岁的时候,强大的秦国在雄才大略的嬴政带领下,灭掉了韩国。这也彻底地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刺杀嬴政报国仇

当时的张良心中想的是如何光复韩国,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除掉嬴政来复仇。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张良拿出家中积蓄,广交朋友,派人打探嬴政的行程,在张良拿出的丰厚钱财下,有一个身强体壮的大力士找到了张良,张良给了他许多金钱,又为他打造了专属武器。之后张良根据打探到的嬴政行踪,制定了一个计划:在嬴政行驶到博浪沙时,要这位大力士将手中的重锤扔向秦始皇的车架中,一击毙命。看似计划很好,其实嬴政知道自己灭了这么多国家,想找他报仇的旧贵族很多,于是他并没有坐在专属的车上,这也让他躲过了一劫。

之后秦始皇下令必须抓出刺客,张良也不得不踏上了逃亡的道路。之后的一天张良遇到了一位穿着破烂的老者,张良为他捡了三次鞋子,由此通过了老者的考验,得到了老者珍藏的兵法,得到兵法后的张良, 每日攻读,细心学习,很快将书中内容牢记于心并每日推演,这也成了张良日后算无遗策的根本。

助刘邦成就大业

助刘邦成就大业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秦,在楚国的项梁,项羽也杀了县令起兵,张良带着自己招募的百余兵勇准备加入项梁的起义军,结果在路途中遇到了沛公刘邦两个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这之间,张良对刘邦提出很多建议,刘邦都按照他说的来办,这让刘邦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张良一心想要光复祖国,告别了刘邦,游说项羽,最终项羽同意立衡阳军首领为韩王,张良回到故土,当上了司徒。

到了公元前207年,刘邦和韩国军队一起征伐秦国,打下不少城池,有着张良的倾心辅佐,刘邦势如破竹,打入咸阳,获得了传国玉玺,从此项羽对他们算是咬牙切齿。一年后项羽攻破函谷关姗姗来迟,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在项羽的手下就要对刘邦动手的关键时刻,刘邦靠着张良提出的策略全身而退。

刘邦躲过了鸿门宴,后来项羽分封18位破秦有功的诸侯王,刘邦被分在了偏僻的巴蜀地区,身边还都是手握重兵的项羽心腹,几乎是不可能出山对项羽造成威胁,这时候张良又立下了大功,他找到项伯,为刘邦争取了汉中,并且在前往封地的时候,烧毁了所有出汉中的道路,表示自己对天下没有争夺的意思。

后来,汉王被项羽杀害,张良只能转投刘邦,之后刘邦扫平周边的势力,带兵去偷袭项羽后方,项羽闻讯亲率大军,大败刘邦,这时候的刘邦自信心受到了挫败,认为自己一辈子战胜不了项羽,此时张良又献上一个决定性的计策,联合英布和彭越与其他势力对项羽展开合围,最终在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归隐家中获善终

归隐家中获善终

后来汉朝建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来的刘邦封赏众臣,大家都在争夺赏赐官位的时候,张良却托病不出,整日隐居家中。这时的张良才50岁,身体也没问题,他这么做都是为了明哲保身,保护自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张良都不问政事,深居浅出,在他在家中养病的时候,英布,韩信,卢绾等功臣都在争夺名利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而张良却因为自己的淡泊名利成功安享晚年,得以善终。

公元前186年,65岁的张良因病去世,谥号文成侯,纵观张良的一生,不难发现,他一生都看得非常远,总会预料到以后发生的事,不愧为汉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