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身边好事不多,坏事不少。

久未联络的同事,一联络就说“我在殡仪馆”。原来是我们共同的旧同事去世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生,对事业充满干劲,人称“上稿王”,不过54岁。

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悼念文,悼念的是中青报的一位资深前辈。因为我一直不知他的全名,于是跟编辑打探:是经常评论我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很多鼓励的那个王老师吗。

她说:“是的,太难受了。半夜忽然走了,心源性猝死。”

经历了刚刚过去的那个漫长而又炎热的夏天,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离意外与变故又近了一些。

身边向我倾诉失眠问题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提出的那些宏大而神秘的问题我也没有答案;他们的愤怒与不安,我同样无解。

要不还是关注一下日常,努力活在日常里试试。”我小心翼翼地说。

“日常?菜价在上涨耶。”

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就彻底没招了。我所说的日常,似乎与他们所说的一样,但又确实并不一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时常觉得这句话属于古人“过时”的真理,完全不能适合于如今的我们。

信息与交流越来越发达,社交媒体上各种喜欢展望的专家以及冒充穿越者的网友,提供了无数对未来也许靠谱也许不靠谱、更大的可能是就算靠谱也没鸟用的担忧与猜测,这些都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早早失去了“人无远虑”这个选项。

繁杂的信息像一根绳子,牵扯着我们的思维与视线,看向远方以及更远。

“看到了吗?”

“看到了。”

“怎么样?”

“很焦虑。”

以上是我们这代人的现状。

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人无远虑”。对未来的过度思虑已经成了时代病,并且这种浮躁的“远虑”并未解决细碎的“近忧”。

与展望未来相比,我们更需要忘记远虑,活在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首先就是当下。

当下菜再贵,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少吃一点,不要吃饱了又花钱去减肥。

今天就是一切。

只要今天吃饱了,就去安睡,睡不着就下楼跑跑步、起床看看书、去阳台上吹吹风,擦个桌子浇个花。还不行的话,吃褪黑素、安眠药。不要思虑这些助眠方式会不会造成依赖以及后遗症。

如果今天不快乐,今后的快乐全无意义。所谓明天,是个幻影。

日常,还是一种活的氛围。

我喜欢没事儿去武汉老城区转悠。那里的有些小摊小贩会在人行道上的某处,支起一个厨房。

日暮时分,女人煎着锅里的小鲫鱼、男人炒着虎皮青椒,浓郁的香气让人忍不住往锅里瞄。

一口黑乎乎的老铁锅,一个简易的单眼煤气炉子放在旧木凳上,煤气坛就在炉子旁边。炒好的菜或者放在一个旧木桌上,或者干脆往各自碗里一分,趴在自家小卖部的玻璃柜台上,一顿香喷喷的饭食就吃完了。

我还喜欢偷听他们拉家常,这家的媳妇那家的婆婆,说完相视一笑好像掌握了宇宙的机密。

在平淡日常中活色生香,在柴米油盐里简单生活,就是活着的氛围。

在活着的氛围里,人是挺好养活的一种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还是一种细致的心情。

关注身边具体的人与具体的事儿,在小细节里获得大成就,也是活在日常里。

走在路上,多看几眼穿得好看的人;在地铁里,侧耳听那些声音好听的人说话;在阳光下走路,别忘了沉醉在自己的影子里……

活在日常里,就是去体验活着这件事的本身,而不要去想还能活多久。

把细心多多用在自己身上,让心里长出一双温柔的手,去抚摸与感知时光点点滴滴划过的痕迹。

不要试图抓住任何东西,没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由两个消息组成。

坏消息是,因为人类无法永生,生命注定是一场悲剧。

好消息是在悲剧的夹缝里,日子强悍地裹挟着一地的阳光雨露与喜怒哀乐,填满每一个24小时。你越细致地感知、越沉浸地投入,越能触摸到那些专属于你的细节

人类最终大同,但每一个人的生活千差万别:无需巧合,没有雷同;细节浩荡,过期不候。

活着,是由无数个日常织成的一张网。网住你的喜好与习惯;网住与你相遇的那些人儿;网住瞬间的激情与记忆;网住你不可告人的秘密与可以分享的快乐,

最终,你将带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溶入水中,变成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武汉鹦鹉洲大桥(2022.10.23.)

我喜欢喝咖啡,无论冷萃还是挂耳,用白杯子喝几次,内壁就泛黄了。每当我在一个午后或者清晨,用一分钟或者两分钟,把杯子里的老垢洗掉,看着光洁如新的咖啡杯,似乎有了一个光鲜如新的自我。

那小小的喜悦不足为人道,却可以支撑一整天的快乐。

每个人的日常里,都暗藏无数光耀我心的法门,将它的开关握在自己手里,就是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