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offer来喽!让你数学留学的路上不孤单~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如果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可以看看本期内容,下面整理了一些数学专业申请的成功案例,让你追梦的路上不孤单~
22fall的申请已经接近尾声!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年比一年卷的留学申请让大家都深有感触……很多同学收到了理想的offer,也有很多同学遭受了拒绝,甚至还有一些同学是零offer。都说22fall留学卷翻天,那今年这些名校都在给哪些学生发offer?这次我们整理了几个成功收到offer的数学专业的案例,希望通过对案例的整合,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提升!
——Case Sharing ——
案例一
案例特色
中等GPA · 高语言成绩 · 国外牛推 · 海外本科 · 经验分享
学生背景
本科:香港科技大学,CSE, minor math
GPA: 3.84/4.3
major GPA: 3.95/4.3
GRE:327 + 4.0
TOEFL:110 (R29/L30/S25/W26)
一段校内科研(没有产出)
推荐信两封来自教授,一封是实习公司的老板
录取结果:新加坡国立大学
MS in Computing(AI track)
问
有什么经验建议吗
答
申请结束的一些想法
1. 关于选校
对选校我觉得要考虑下列这么几个问题,想明白这些也对写SOP的why school那一段非常有帮助。
a. 研究还是工作
我跟着教授做研究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不太是走学术的料,没有内驱力和自制力,也没有对某个领域的疯狂兴趣,所以大方向上是读硕士之后再找工作。只可惜这个结论是在申请季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才想明白的。在研究和工作之间先做好决定,之后选校就能更加明确,同时也有几率能避开内卷选一些冷门些的但是找工作方便的项目,也不找研究型硕士,基本上是course work硕士。
b. 学校的排名
反正我基本上就是按着cs ranking那一溜往下看的(捂脸),不过其实除了四大(Stanford,UCB,CMU,MIT)其他学校对于你找工作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也许学校的地理位置(好找工作吗),整个program的人数(人少平均享受的服务就好),学费(差得真的蛮多)等等也值得考虑。再加上大部分的排名都是按研究水平来的,我这种纯上课的其实也没差。
c. 项目的时长
有些项目只有一年(两个学期其实大概就九个月?),像我没有很好的实习经历,如果项目时间太短,没有暑期实习的机会,少了一次容错我总是害怕的。其次,我的确还是对有些课程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多学几节感兴趣的课我也是愿意的。时间长的项目也更容易平衡workload,第一个学期需要时间适应环境加找工作,多几个学期就可以把难度大的课程拖到后面去上。
2. 申请季的准备
我整体的准备时间是不充分的,基本上所有事情都拖到了9月份之后才开始。最早的deadline我记得是UPenn的first round,11月15号,我直接就错过了。好在大部分的申请都是12月份1月份甚至更晚,总算是紧赶慢赶的准备好了材料。
a. 语言考试
毕竟在香港是全英文教学,英语考试还是有些优势的,托福基本就考前准备了一个星期就一次过关了。但是GRE还是折磨,单词量和听力口语写作能力几乎没有关系,GRE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单词是一个都选不对。我自己的计划是大三的暑假背单词,然后大四上开始考一次,如果考不好十月还有一次机会。结果暑假实习比较辛苦,回到寝室只想休息娱乐,单词就背了一千多个,第一次考试是在9月26号,只有322+3 。第二次考试10月31号才考,中间焦虑的时间只能用GRE没人看的理由来安慰自己。好在第二次运气比较好也算是勉强过关了。
所以教训就是,暑假背单词还是很重要的,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节奏是大三暑假就得考一次,或者更早(GRE有五年有效期)。只要词汇量到了,GRE反而相对TOEFL会直截了当一些。
b. 推荐信
三封推荐信是真的煎熬,我属于那种不会去找教授问问题的学生,上课的教授基本都从没说过话。加上我没有怎么跟着教授做项目进实验室,第三封信写给好多教授,终究是实习老板救了我一手,凑到了三封信。教授和老板人都很好,也没有说有申请学校的数量限制,所以最后也算是顺利过关。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字斟句酌,腆着脸和之前上课的教授拉关系写邮件的经历,还是尬的不行。所以推荐信也是一个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大三暑假如果有空,就去找教授做项目吧。
c. SOP
一开始我以为SOP只要写一封申请,才知道,每个学校的要求都有细微差别。有的学校是提问形式的,之前准备的模板没法用,有的有字数限制,有的侧重不太一样。再加上why school这一段每个学校都有些差别,需要很认真的看学校的主页,看里面各位教授的介绍和课程介绍,所以这个环节基本是申请中消耗时间最长的。我先写了一篇百搭的,空出了why school这段,大概的脉络是:
- 怎样接触到计算机的(我就说我很喜欢大一的一节机器人课,从此爱上编程),具体的研究方向的兴趣又是怎么来的(参加了Kaggle比赛之类的)
- 学业成就,稍微讲了讲学的课,有没有辅修,多学了些什么东西有什么帮助
- 研究,重点介绍我的那一段科研经历,遭遇了什么样的挫折,又是怎么克服的,做了多少的测验,找一些能体现科研能力的方面
- 工作经历,帮助公司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设计了一个什么样的软件/系统,效果怎么样,很快的学习上手新知识新工具 ..
- 我的硕士的目标,最终的工作目标(学校的项目能怎样帮助我实现这个目标)
- 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听过网课),学校的地理位置,项目怎么怎么适合,和我的目标很吻合
我的SOP比较普通的,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d. CV
刚好找工作的时候需要写,就有一份准备着,但是申请学校的CV,没有面试环节,我自己就多写了一些上课做的开放式的大作业上去滥竽充数。侧重点是我的一段科研和一段实习,分点具体介绍了很多我的贡献和任务的描述,总算是让简历看着不是太薄了。
我自己觉得,如果latex用的不够熟练的话,word上也有很多模板的,字体大小调节和版面调节对我来说是更方便的。即便其实没什么内容,也要让篇幅显得紧凑一些,多摆些东西上去,让人第一眼看过去觉得这人好厉害才行。
3. 需要中介吗?
如果像我一样是deadline fighter,没有人催着是根本不想动的,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我觉得找中介还是可以的。不过我的理解是,中介就是用来回答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填申请的时候有一项不会,我该填啥?问问中介吧),提供一些SOP的思路(大概有哪些方向可以写,有哪些内容,去年申请这个的同学,他们写了些什么),加上催你赶紧写稿子了(别拖了!下一个deadline就是5天后了......)
但是让他们来写SOP,我和我周围的同学都觉得中介的文笔不行,不如我们自己写然后互相改。中介的选校服务之类的,其实也没有了解特别多的内幕情况,很多消息也是公开能找到的。但是中介可以推荐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项目,也能大概地介绍一下这些项目往年的申请情况和成功案例。所以,我自己就是找的那种半diy式的服务,中介只帮忙提供一些指导和一个学校的申请,其他学校要自己申请但是也可以问问题。这种价格会低很多,之后签证的时候有问题也能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像我一样拖拉,这笔钱省下来买个新电脑也是好的。
4. 关于绩点
我个人觉得,申请硕士,绩点还是硬通货,很多项目我都没有申请,也是在一亩三分地上看到录取学生那高得离谱的GPA被劝退了。但是GPA基本也没什么回旋的余地,我也不后悔我之前选的那些奇奇怪怪的课导致我绩点下降,我自己觉得兴趣终究是第一位的。只是如果能够调整,的确可以把那些绩点给的很低的必修课调整到大四去上,这样前三年的GPA会好看一些。
祝大家都能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学校,远离失学焦虑。
案例二
案例特色
高GPA · 高语言成绩 · 国内牛推 · 经验分享 · 硕博混申
答主背景
GPA:3.66/4
IELTS:7.5
Bachelor of Science in Physics (to be granted)
录取结果:慕尼黑大学
MA in Logic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问
有什么经验建议吗
答
整体来说申请结果既有高于预期的地方,也有令我失望的地方。高于预期的地方在于我没有想到美国物理学哲学水平最高的两个项目都给了我waitlist,特别是Pittsburgh的老师还专门给我写邮件表达了肯定。但是所有申请过程中我连一个PhD项目的直接offer都没有拿到也是令我失望的。除此之外,剑桥大学的老师面试时还在问我是否可以由哲学系录取我让我改去M.A. inPhilosophy的项目,结果面试结束之后我只收到了一封简短的拒信。在拒信中一个硕士项目的竞争被说成"veryintense",并不让我感到十分信服。博士项目的拒信中唯一令我失望的是Western Ontario,因为他们每年招收的博士生很多,而且从他们faculty的背景看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比较重视有理论物理背景的学生。他们是philosophicalgourmet物理学哲学方向排名前十的学校中唯二直接拒绝我的学校之一(另一个是NYU,被NYU拒绝十分正常)。在所有申请的学校中,我原本就没有考虑过去LSE或者Bristol,只是顺便交了申请表作为参考。因此,我可能的选择只剩下MCMP和被waitlisted的几所学校。在waitlist名单中,UCI打算招5个博士生,却发了10个offer和5个waitlist,想要转正并无可能。USC也waitlist了过多的学生,以至于甚至不愿意向我透露waitlist的具体人数。我最终可能的去向事实上只剩下MCMP,Oxford,UCSD和Pittsburgh。稍令人欣慰的是,UCSD和Pittsburgh两所学校的老师都单独向我表达了希望招我做博士生的意愿。其中Pittsburgh将招收5名博士生,waitlist名单有8人;而UCSD的waitlist有11人,从在校博士生名单来看我估计他们预期招生人数在10到12人之间。
我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如果Pittsburgh愿意录取我我会选择去Pittsburgh。David Wallace是一位理论物理和哲学功底都很扎实的学者,而且在学术上非常高产,他的研究包括从量子力学诠释、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础、量子场论哲学到黑洞热力学的几乎物理学哲学的全部领域,能做他的博士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相比较之下,UCSD的几位做物理学哲学的学者比较偏向形而上学,他们的研究从理论物理的角度看没有那么”硬“。不过有意思的是,UCSD的一位学者告诉我,他同样对神学(宗教哲学)和物理学哲学的交叉研究很感兴趣。如果UCSD最后录取我,从学术的角度看我仍然不确定会选择UCSD还是MCMP。虽然一般来看人们不会为一个硕士项目拒绝PhD的offer,MCMP无疑是世界上所有哲学学术机构中理论物理气息最浓的地方,这种学术上的优势是UCSD所不具备的。在申请之前我的想法就是去MCMP或者Oxford(前提是能有办法解决开销)读两年硕士之后再从美国的PhD项目中作出选择。我似乎觉得还需要到那时才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之前参加UCSD的campus visit时我注意到除我之外的所有候选人都是硕士在读生。这样做的优势还在于在欧洲的两年能为我在其他学术领域的思考提供素材,而这是直接在美国读博士所不能提供的。不过现在来看去MCMP读书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是巴伐利亚严格的防疫政策可能会对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如果德国政府不承认中国Sars-Cov-2疫苗的法律地位的话,我不确定我的疾病史是否允许我重新接种疫苗),此外欧洲可能出现的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也会带来问题。
案例三
案例特色
高GPA · 高语言成绩 · 经验分享
答主背景
本科:西交利物浦大学-2+2-数学与应用数学
GPA:3.9/4
TOEFL:104
GRE:325
两段科研,分别时常为6个月(学期中加一个寒暑假)和4个月(学期中加一个暑假),第二段科研有paper,但暂未发表,申请时附带提交draft和abstract。
一次美赛建模,Honorable Mention。
录取结果:芝加哥大学
MS in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问
有什么经验建议吗
答
申请时间线:
T从大三暑假开始准备(另一篇帖子有分享),暑假内一次出。G严格来说从大二暑假开始,但后面没怎么认真学,从大三暑假再捡起来,四刷出分(哎。。。)。
科研是从大二就开始找教授做起来了,一直断断续续到大三开学后一个月。
从暑假8月下旬开始准备材料,文书起草,完善cv,10月中确定所有项目,12月中开始第一批申请学校材料递交。
学校项目选择:
lz主要以应用数学和统计为主,因为有考虑读博,所以项目都是选的研究型(为主)可继续读博的。
因为本科阶段修的课涉及纯数,pde和统计,所以选择的项目都还算熟悉。加上科研本来也是做的动态模型和模拟,所以选择基本还是围绕这些经历和背景展开的。
拿到结果纠结UChicago和UMich的Applied Stat,最后还是选择了UChicago的应数。
材料准备:
这里主要涉及cv和SOP。cv就一个版本,呈现了上述的背景和经历,压缩在一页纸里。其实还有些其他校内建模啊物理竞赛一类的经历,但由于主要涉及方向和上述大同小异,而且认可度感觉没有那么高,所以没有呈现。
对于文书,主要都是以本科专业启发+科研经历这样的思路写的,包含了一些学习、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曲折(并不是长篇大论,概括到一段一两句的样子)。起草的时候我就单纯写了科研整个全部经历,类似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中间遇到的问题,最后怎么解决,对后期学习有什么帮助,这样流水账的写下来之后再做了提炼和删减,逐渐完成文书内容。
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申请还是比较满意,虽然也有很多遗憾。觉得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项目的环节其实很重要,一方面是看自己的匹配度,二来则是联系将来发展考虑,其实这也是在文书材料中需要思考和提及的部分。
TG感觉可以再留时间多一点来准备充足一些。。。分数可能不至于这么勉强。。。
以上一些愚见,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准备的朋友们,最后祝大家梦校offer到!
案例四
案例特色
高GPA · 经验分享 · 海外本科
答主背景
美本
专业gpa 4.0/4.0
总gpa 3.95/4.0
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代数拓扑/范畴论
录取结果:圣路易斯华盛顿
Mathematics, MS
问
有什么经验建议吗
答
下面是一些经验
1、关于上课,我个人上的课不够多内容也不够广,不过毕竟是自己选择的文理学校也没啥好吐槽的。所以我建议有意向申请phd的同学还是多上课!不管是否已经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上的课(grad level 如果有条件)还是要越多越广越好,比如commutative algebra, measure theory, 代数几何这些标准的研究生课。如果已经有感兴趣的方向,那个方向的课当然也是多多益善。如果本科和我一样是文理学院/某些不让上研究生的课的大u,可以尝试找教授做independent study,我个人的经历是大部分教授还是很愿意帮忙的。
2、 关于research,因为数学这门学科要学到能够做research并且有有意义的贡献还是要求比较高的,本科阶段发paper很难(某几所学校的大佬除外就当我没说),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发表过文章就觉得自己申请没戏了!暑假reu收国际生的除了我去过的uchicago,还有明尼苏达的duluth/twin city两个分校和uva(这三个都偏数论),williams SMALL(偏可能性?每年也有一些其他的题目)和Michigan-Ann Arbor. 大部分都是大三的学生,但课上的比较多的同学大二暑假也可以尝试。不管有没有reu经历都可以reach out to学校老师,看看有什么ta们正在做的,你又有兴趣的课题可以参与的。
3、关于申请:
- 陶瓷:我个人没陶瓷过,因为我的recommenders告诉我教授一般不怎么会回复,回复了也很难有什么实质作用因为大概率老师不在申请committee,顶多就是鼓励你申请一下。不过大家如果有熟悉的教授想套瓷一下,或者单纯问问情况,发个邮件应该也没什么坏处。
- research statement: 基本就是介绍一下你的情况,cv上写过的东西就不需要再写了(比如上过的课),如果有的话可以具体介绍一下你过去做的research/reading project都做了些什么(三四句话)。另外有些学校是要求要你聊聊actual math stuff,我就写了代数拓扑里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两个ideas(也是一个三四句话,不用写太多,毕竟写多了会暴露我什么都不懂这个事实2333 我没有找人润色,我的recommenders都人很好地主动提出帮我看,所以我给他们各自看了根据意见修改了一下就交了。
- 申请结果:据说22fall挺惨烈的?我个人的情况来看reach全拒是有一点点悲伤,也忍不住想过如果没有疫情,如果我本科去了A校B最后会怎么样:这些都是出了结果之后没什么实质作用的自我安慰。不过有书读+几个看起来都很和善的教授我还是蛮开心的,至少代表自己对自己的定位也没有那么不准。
我不是很强所以不能下关于“惨烈”的结论,看这几年的趋势,学校收的人确实越来越少+申请池越来越卷(我在大u上课的确实有遇到上了十几门研究生课还发表了几篇paper的人——这种人每一年都是存在的—— 一度感觉自己要没书读了,后来回去跟学校老师聊了一次还是坚定了信心)。fall23最好的情况大概率不会比去年好太多,不过我还是觉得对数学研究感兴趣想申请phd的同学们可以试试看,毕竟尽全力申请就算是全聚德也不会后悔了。
另外一个个人的小建议就是多和人聊聊,父母啊学校教授啊学长学姐啊有合适的,你觉得合适reach out的都可以聊,也不是一定要问经验或者什么具体的问题。虽然说申请功夫在平时,不过申请这个过程还是漫长而繁复的,加上疫情影响,很多时候想不通了没信心了都是很正常的情况,能找到愿意倾听的人的话聊聊天也许比自己emo纠结要好~
以上就是本期的申请成功案例分享,答主各有特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大家都能如愿拿到心仪offer#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