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秋风一刮天便冷了起来,俗语言:天越冷,膏越红;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品蟹时间”,胭脂般的大红蟹膏,鲜甜细嫩的蟹肉,一口下去黏糯在嘴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舌尖上的美味”。当然,在品鉴美味的这条路上,我们理应先收获安全,肥蟹亦是如此,随心所欲,无疑会增加伤身的风险,探究螃蟹的美味密码,需遵循此份“消费提示”。

螃蟹死了,到底能不能吃?

对于螃蟹而言,比其他食物相对特殊,需区别看待。

  • 其一,如果是河蟹,死后切不可食用。

螃蟹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的食物比较复杂,虾、活鱼、蜗牛、植物,关键它还吃死鱼和腐败的食物。因此,螃蟹自身容易携带多种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活螃蟹中的砂囊(胃)可以正常工作,从而有害物质就会被抑制;但当螃蟹死亡之后,其砂囊很可能被破坏,这样一来毒素等有害物质就会输出扩展到肌肉,导致螃蟹失去鲜美腻滑的味道(肌肉快速变软、变老)。

另外,螃蟹死后细菌会快速繁殖,其中所含大量的蛋白质会分解成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组胺的毒性较大,就算高温加热也不能完全消除其毒性,人在进食过量的生物胺后会导致食物中毒。

当机体摄入过量的组胺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红疹、心悸、高血压、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等过敏性中毒症状。组胺的毒性较强,剂量很少即可导致中毒,摄入8—40毫克组胺后就会导致轻微中毒,超过100毫克后就会诱发严重中毒;常温下(20摄氏度),河蟹死后3小时组胺的含量就会达到6.3毫克/100克,此剂量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河蟹在死前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那在死后这些毒素同样也会扩散于肉内。因此,食用死河蟹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 其二,如果是海蟹,死后还能食用。

与河蟹相比,海蟹(咸水蟹)是一种“水性颇好的生物”,它们的生存环境更优质(河蟹只能在池塘、沟底、河床爬行),食物的质量也更好,所以肉体比较干净;从原理上分析,海蟹鲜度的变化和蛋白质变性的速度都会比河蟹慢,所以在死后可以继续食用。

除了死蟹,这些螃蟹也不能吃:

  • 醉蟹,不可食用:

醉蟹是酒客的最爱,有盖、有脚、有滋味,是轻易得不到的美味。但是,食生醉蟹、醉虾会增加感染肺吸虫等寄生虫的风险,同时还可能被霍乱弧菌、副溶性弧菌等微生物侵袭,无疑会给身体惹来麻烦。如果您想体会醉制食品的绝美滋味,可以适当选择熟醉蟹,体会鲜美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给肠胃增加负担;当然,食醉蟹的前提一定是“选择正规商家,少量品鉴”。

  • 久存的熟螃蟹:

螃蟹虽然熟了,但在食不毕而存的过程中同样会被细菌等有害物质侵袭,蟹肉本身高蛋白,温湿度一旦得宜,有害物质必然大量繁殖,所以久存的螃蟹不建议大家品鉴。螃蟹宜少吃少买、现食现买,最好一次性吃完。

选购螃蟹,挑选很关键:

  • 看颜色,识个体:

从外表来看,建议选择个大饱满的,肉质更加紧实;新鲜的螃蟹“金爪青背、黄毛白肚”,腹部呈现白色且尤为饱满,蟹背为绿色、有光泽,新鲜的螃蟹会不间断吐泡。

  • 看蟹毛,观动作:

相比而言,腿部坚挺且蟹毛茂密的螃蟹更新鲜;新鲜的螃蟹蟹鳌的夹动能力更强,爬动敏捷且蟹腿完整度更高。

  • 看肚脐,买好蟹:

无论公母,只要螃蟹的肚脐向外凸出,必然膏肥脂满,建议选择。

吃螃蟹,需理性,不给身体惹麻烦:

  • 适量品蟹,浅尝辄止:

螃蟹虽以“鲜”闻名,但其同样高蛋白、高嘌呤、高胆固醇,品鉴限量,降低负担,正常健康人单次食用螃蟹的数量不建议超过2只,蟹肉的摄入量不建议超过100克(给其余的食物留点量);患三高疾病、痛风、肝胆疾病等特殊人群更应严格控制螃蟹等海鲜的摄入量。

  • 清蒸螃蟹更合理,搭配生姜好伴侣:

从口味、营养价值、鲜嫩程度综合考虑,“清蒸”的烹调方式更适合螃蟹,螃蟹反蒸,肚皮朝上(保留蟹黄和蟹膏),高温蒸蟹30分钟以上,规避有害物质的侵袭。

蟹微“寒”,可配姜末食用,同时可搭配食醋;当然,搭配大葱、紫苏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逢金秋必该品蟹,味道鲜美且做法众多,吃蟹季,做一个懂蟹的合格吃货,以上知识望您笑纳。

注:王思露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本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