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古代笔记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家喻户晓的如《世说新语》、《容斋随笔》、《聊斋志异》等等,还有不少名作,没有这么大名气,但卖得也挺火,深受人们喜爱。 尝试分析一下个中缘由。 一,名家名作,历来受人喜爱。 有些名家名作,自诞生那时起,便很接地气,作者名气大,作品写得亲民,自然代代流传,这类作品,卖得火不需要理由。

宋代的名作有:苏东坡《东坡志林》(图一),大文豪的名气不消说,文笔也确实真诚、感人、接地气;叶梦得的作品量大质优,他的《石林燕语》(图二),最受欢迎,不过价格窜得也挺快的;周密也是高产作家,质量也高,但是像《云烟过眼录》、《志雅堂丛抄》、《齐东野语》等,倒没怎么溢价,《癸辛杂识》(图三)这部书,反而溢价颇高,或许是因为:这部作品回忆北宋丧权辱国的往事,触动了人们内心的痛。周密的另一名作,插图版的《武林旧事》,溢价也不少。

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图四),以其学术考证知名,各大出版社早些年就出版了这部作品,知名度高、出版早,溢价在情理之中。 清末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图五),是清末著名的“四大笔记”之一,文笔辛辣,品评文章、激扬文字,鲜活生动的文风,颇为知名,。

二,有些笔记,记载真实有趣,人们闻所未闻,一定程度迎合了大众猎奇心理,这样的笔记自然受欢迎。 突出的像明代的《万历野获编》(图六),“野获”二字,透露出点儿“野史”的味道,勾起一丝人们的好奇心。这部书虽不是野史,却记载了不少人们闻所未闻的宫庭秘闻,作者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朝庭高官,掌握着秘而不宣的事情,回到家告诉了家人,家人把这些事记录下来了。

有些事情,正史是不可能记载的。 象嘉靖皇帝对宫女施暴,引起众多宫女冒死造反,试图勒死他,这件事儿在正史上,就见到简单的一句话,这部笔记却记录得非常详细。还有,皇帝的猫死了,皇上安排做个金棺材厚葬,还让大臣写篇悼文,等等,诸如此类,荒淫无道的宫廷秘闻,也只有这些笔记能记下来。 像陆游的《老学庵游记》,也记录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

三,史料价值高,弥补正史不足。 不少笔记因记录内容宽泛,不受约束限制,反而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恰好弥补了正史的不足,这些作品一直受学术界重视,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都很高,所以,溢价也是情理之中了。 像欧阳修《归田录》、司马光《涑水纪闻》、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图七),这些书当前己是珍贵的史书,当时虽名为笔记,也是为修史作准备的,虽然不作为正史,却有更有利的一面,整理删减的内容少,反而保留了更丰富的史料。

除了这几部知名的,还有些作品的史料价值很高。 宋代笔记,像宋敏求的《春明退朝录》,是作者从朝庭下班回到家里后,所写的笔记,记录了些政治、制度方面的史料。这本小书很薄,溢价幅度挺大。宋敏求本身有一定知名度,“春明”二字,是他家居住的胡同,名字叫“春明里”,这本书出了名,“春明”这个胡同也出了名,常被后人引用。 《四朝闻见录》也记录了不少难得的史料,王明清的《挥尘录》里面有大量史料,直接被《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书吸收引用了。 元明时期的笔记,像《菽园杂记》(图八),史料价值与同期的《万历野获编》不相上下,保留了很多社会风俗方面的史料,这部书升值很正常。 清代的《啸亭杂录》,作者是皇室成员,记录了不少珍贵史料,这本书史料价值颇高,因此也溢价不少。

四,禁书等稀见书。 有些书当时是禁书,这样的书,本身就是稀缺品,传承下来实属不易,历来都是值得收藏的珍本。 明末清初时,这类书稍多。像屈大均《广东新语》,溢价了十多倍。屈大均是反清复明的知名历史人物,也是著名学者,他的这部书称“新语”,名义上是弥补《广东通志》的不足,介绍一些社会风俗方面的史料。其实,这些是表面理由,真正的意图,是借助一些史料,达到反清复明的意图。 屈大均的作品后来被清庭定为禁书,官府抄家时抄不到书,把两个不识字的孩子都杀了。这些书能够传下来,是血的代价,怎会不珍贵呢?

还有一本《玉光剑气集》(图九),虽然当时没列为禁书,但跟禁书情形差不多。作者跟屈大均一样,由明入清后,退隐白云观著书。隐士作品,存量少,从跋语看,当时就己经“洛阳纸贵”了。 还有一些笔记,有一定的价值,但我还没有发现溢价的特别原因,如《清波杂志》等,还请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