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倒笼、筛选、装袋……10月中旬以来,北戴河新区沿海一带,呈现一片丰收景象,个大肉厚的扇贝让养殖户喜笑颜开。

今年的扇贝养殖效益好

“扇贝品种分红贝、黑贝和刺贝,目前养殖的主要是红贝。”10月22日,东河南村养殖户冯成海正在收获养殖的扇贝。“一般情况下,约8斤扇贝能出1斤鲜贝柱。”冯成海说,红贝具有壳薄、柱大、产量高的优势,近些年比较受市场欢迎。

冯成海今年养了3万多笼扇贝,眼下全部进入收获期。

他粗略算了一笔账,今年扇贝苗价格高,多花了20多万元。贝柱的价格与去年同期差不多,1斤20元左右,3万多笼扇贝毛收益能有200多万元。照今年的长势,刨除人工和车、船费等成本,他今年的纯利润预计在60多万元。近几年养殖扇贝收益都不错,他计划明年再扩大些养殖规模,多赚些钱。

“养扇贝既不需要饲料,也不用施肥,它们只是吃海里的浮游生物,属于纯绿色海产品。”冯成海说,在养殖技术上也比较简单,平时主要是根据贝苗长势及时进行分笼,利于贝苗生长来保证品质,根据长势及时增加浮漂,避免贝笼下沉影响生长。

由出海打鱼到百万投资养殖

56岁的冯成海早先靠打鱼为生,在十几年前搞起了扇贝养殖。“起初缺乏养殖经验,自然也少不了磕磕绊绊。”冯成海说,第一年养扇贝一下投进去50多万元,当年收完扇贝一算账,不仅没赚钱,反而亏进去30多万元。这个打鱼出身的汉子没有气馁,向有养殖经验的人请教,努力学习养殖技术,养扇贝越来越顺利,从当初每年投入50多万元,现在增加到每年200多万元。

在东河南村,像冯成海这样的养殖户有十几户。

扇贝养殖带动加工业的兴起

北戴河新区枣园村有着30多年的扇贝加工史,属于典型的扇贝加工村。村民曹翠敏是最早从事扇贝加工的那批人。

“扇贝大量出海时,一天收购的资金高达20万元,一天的干贝加工量达到1000公斤。”曹翠敏说。由于加工投资成本高,曹翠敏与邻居合作,解决资金和人力不足问题。如今,曹翠敏通过扇贝加工每年能有十多万元的纯收入。目前,枣园村的扇贝加工业产值有6000多万元,属于典型的特色产业村。

据了解,北戴河新区扇贝加工普遍采取集中联产化加工模式,不仅提高了扇贝加工品质,也更符合环保要求。

蓝海产业鼓起渔民的钱袋子

据了解,目前,北戴河新区扇贝养殖面积有20多万亩,5万笼的养殖户有50多户,养殖主要集中在洋河口、新开口、大蒲河口、团林等海域,规模化养殖带动了大量渔民从事扇贝加工,成为沿海渔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同时,为扶持扇贝产业发展,打造绿色海产品品牌,北戴河新区相关部门通过严格监测海水水质,不断改善扇贝养殖环境等一系列的海洋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加大海洋牧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保障海域环境生态条件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把小扇贝做成地方的一张大名片。(全媒体中心 记者 徐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