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木木的错觉

今年的双十一感觉有点“异样

不见了那几只磨人的猫猫

各大品牌的营销素材也少了很多

至少还没看到地铁站橱窗那猫头型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取而代之,屡上热搜的是大主播们

像李佳琦直播间卖了多少亿

李佳琦VS罗永浩的神仙打架

直播电商成了各大平台的掌上明珠

众人目光聚焦在少数的头部大主播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11.11是平台上众品牌的11.11

现在的11.11更像是头部主播们的11.11

甚至夸张点来说,是1个人的11.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十一看着这两人卖啥就行

可叹的是

当初李+7“消失”的那一段时间

曾有人预测

将迎来各个主播百花齐放的盛况

但打脸来得出乎意料

在那段群龙无首的日子里

其他主播依然表现平平

并没有出现真正具有号召力的“真龙”

甚至连阿里当季的财报也变得难看起来

可以想象今年的双十一

要是没有李+7扛起大旗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初

通过资源和流量倾斜扶持去扶持大主播

确实带动了整个平台销量的提升

并顺便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

但如今想再用这种模式打造主播来平替

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

起码李+7就验证了用户对主播的忠诚度

或许比对平台的高

这种对与大主播深度捆绑的依赖症

将会成为平台心中的一根刺

电商平台、内容平台历来如此

当初直播行业大乱斗也是如此

然鹅平台至今没找到最优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对头部主播的依赖

如今除了平台,还有各大品牌商

看着大主播直播间购物车那拉不到底的货品

就知道有多少品牌在占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恰恰说明大主播在平台上的影响力

已超出了众多大品牌

至少在该平台上是如此

而这种影响力当然是源自流量的号召

大品牌借助给钱\让价大主播去卖货

已成为他们的重要渠道

但若是像有些传闻所说

部分品牌宁愿亏本都要上大主播直播间

那只能说真的可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品牌的塑造是为了

让产品有更多的溢价来赚取利润

以亏钱来换取曝光

或把直播间当成一种品牌塑造的手段

而不是销售的渠道

比如在日后的推广物料写“某某主播推荐”

其实是十分不理智

毕竟头部直播间那短暂的展示

很难让消费者感受到所谓品牌的内涵

再者,购买者大部分冲着

对主播的信任与产品的低价埋单

对品牌的感知极低

与其花钱占直播间坑位

倒不如去投放更加精准的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传闻并不太可信

毕竟出来做生意不可能不带脑子

但从品牌对大主播坑位趋之若鹜的盛况

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主播的流量成了品牌的刚需

又或者说品牌靠一己之力

难以拉拢到与大主播匹敌的巨大的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近几年

商家们纷纷开始做品牌自播

意图在搭上直播卖货的东风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来是因为平台流量的挟持

二来出于“人有我也必须有”的焦虑心理

于是便各显神通

有蹭元宇宙热度的虚拟主播

有搞所谓“擦边球”的现象

也有写狗血剧本贩卖同情的

但真正能做出圈的却屈指可数

毕竟市场这个池子要想繁荣

需要的是鲶鱼

而不是连虾米都吃得干干净净的“大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叹的是,平台知道这个事实

却改变不了流量往“大鳄”身上倾斜现状

或多或少还想让外面的人知道

李佳琦一天卖215亿辟谣了

但在不断渲染直播卖货的繁荣

人为也好,无心也罢

让大大小小品牌商家无比焦虑

一窝蜂往直播电商里头扎

然而直播电商真的“繁荣”吗

额,头部的那几个主播确实比较“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品牌自播对于有钱有人的大品牌而言

确实能有塑造起大IP的可能

就算不能,进可攻退可守

直播间可以当作卖货渠道之一

但对于没钱没人的小商家

被流量与焦虑感胁迫硬去直播

不仅成效低还耗费资源(人力+时间)

毕竟搞个自播起码得耗费一台手机

跟一个人站在镜头前吧

这种窘迫或许他们都自知

却不得不维持干下去,其实挺可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木木说的这些

并不是说头部的主播不好

而是感叹当整个市场、整个平台

仅仅围绕1、2个top的主播转的时候

是不是应该去反思一下

如何让这个市场变得真正的繁荣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想看更多逗比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星标 置顶我吧

每周三或周五不准时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