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看韩剧,那么一定对“付费自习室”并不陌生。

韩剧《请回答1988》里,女主经常去一个叫“不睡觉读书室”的地方通宵学习。

联排书桌上竖着一道道隔板,暖黄色的灯光下,一眼望去全是低头读书的背影。

2019年,付费自习室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掀起一阵风潮,但似乎只是昙花一现。

意料之外的是,败走北上广的“付费自习室”,最近在小县城重新火了起来。

没在北上广火起来的自习室,为什么下沉县城了?

明明在家里就能学习,为什么有人要去“花钱自律”?

01

小镇青年,花钱买自律

付费自习室这一概念,最早诞生于日韩。

2011年,仅日本东京地区的自习室就有500家左右。

图源:《垫底辣妹》

2012年至2016年间,韩国付费自习室的市场规模,从4000亿韩元跃升至7560亿韩元,发展飞速。

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2014年底,广州开出了国内首家付费自习室。

在小隔间里埋头努力的,有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党,有准备考公考研的毕业生,也有考职业资格证的白领。

花费每小时几元到几十元,就可以在写字楼里租到一张学习桌。

“花钱在自习室里买个氛围,也会被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更加努力。”

即使是晚上,自习室也仍旧有许多人在学习

到了2019年,全国新增付费自习室近千家,被称为“中国付费自习室元年”。

百度指数显示,自2019年起,付费自习室的热度一路走高,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特征。

每年的1~3月、6~9月等资格证考试期间,是自习室热度高涨的时间段。

图源:百度指数

2022年,自习室的热度来得比往年要更高。

艾媒咨询预测,中国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755万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大关——

2020年,自习室的市场规模仅为167.47亿元。

换句话说,付费自习室的市场规模在两年间几乎翻了一倍。

图源:艾媒咨询

被挤爆了的自习室,到底都是谁在去?

根据调查显示,付费自习室里,35.2%的消费者是社会普通职员,30.5%的消费者是学生。

他们埋头在书桌前,有人为了做求职准备,有人来这里做日常的学习或工作,有人是为了上网课或写论文。

图源:视觉中国

不可忽视的是,考研、考公、考证等需求的激增,也推动了付费自习室的发展。

2017年,我国研究生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到了2021年已达到377万人,5年间几乎翻了一番,2023年预计突破500万人。

研究生报考规模在扩张,考公队伍也在日益壮大。

2022年,国家公务员报名的人数突破202万人,创10年来的新高。

此外,考证也成为人们充实自我、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普遍选择之一。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144.2万,十年间翻了66倍。

在庞大的需求下,目前我国付费自习室相关企业已达到3600家,近5年的增长率达到了73%。

美团平台数据预测,到2021年,中国将有1万家付费自习室。

甚至连麦当劳也在云南开起了自习室,不过是免费的/图源:小红书

事实上,这些不断涌现的自习室,大多都是以小县城为根据地。

02

付费自习室,在县城扎堆

自习室席卷县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位于河北邢台的小县城平乡,人口只有4万,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开出了11家自习室。

没有一线城市的辽宁省,拥有650家自习室相关企业,全国排名第一。

自习室在县城扎堆,和县城紧缺的公共学习资源有关。

从供给上来看,我国的图书馆资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

2019年,我国共有3196座公共图书馆,意味着平均每43.8万人共用一座图书馆。

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常常“一座难求”,六点起床抢座还得排百米长队,有些高校图书馆甚至需要抽签选座。

即使是高校,图书馆、自习室资源也仍旧紧缺

即使是高校内,图书馆、自习室资源也仍旧紧缺,县城的情况可能更不乐观。

与此同时,回县城考研考公的群体正在猛增,给县城自习室带来了机会。

他们当中许多人可能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

调查显示,县城自习室消费者的要求相对不高:离家近、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是最重要的需求。

图源:视觉中国

相比一二线城市,在县城开自习室,门槛和成本都要更低。

但随着自习室的走红,一些质疑声也开始出现。

自习室的包月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自习室付费。

“在哪儿不能学习,非得花这冤枉钱?”

去付费自习室“花钱买自律”的小镇青年,到底怎么想的?

03

学习真的需要仪式感吗?

调查显示,付费自习室里完善的设备和学习的氛围,是最能吸引消费者的部分。

图源:艾媒咨询

除了最基础的书桌和台灯,当下许多付费自习室还配置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打印机等便利设施,同时提供文具、充电器、小零食等。

本来专为学习而生的自习室,开始成为兼顾学习、生活和休息的“万能空间”。

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在“不睡觉读书室”睡着了

在空间的安排上,付费自习室分为看书区、电脑区和休息区等,甚至还根据不同人对学习光线的需求,设有“黑匣子”和“阳光房”。

“在这里只要专注学习一件事上就可以了,其他事都不用操心。”

在包揽“学习氛围感”的同时,还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自习室们越来越内卷,也狠狠拿捏了人们的心。

相比较人声嘈杂的奶茶店、咖啡厅,自习室显然更能满足“自律”的需求。

独自来到宽敞明亮的自习室,落座在小小的隔间里,学习效率似乎比约朋友去咖啡厅更高。

自习室的学习体验,可能比咖啡厅、奶茶店都要好

但自习室的氛围真的能影响学习效率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付费自习室是一个“排他情境”。

简单来说,就是由特定消费群体聚集在场、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共享专注高效学习状态的小空间。

在这一情境里,我们会察觉他人的存在信号和身体表现,从而进入某种相同的节奏、形成某种协调的气场。

“在自习室学一个小时的效率,抵过我在宿舍学三四个小时。”

从众心理和竞争效应会驱使人们维持这一状态,形成良好的循环。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在学习中感觉累了,但看到身边的人在专注学习时,又会觉得自己还能坚持。

同时,自习室里人人都在用功的氛围,也会促使我们避免懈怠,否则就会觉得愧疚。

“看到身边的人都在专注学习,我根本不好意思看手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付费自习室的确是在“花钱买自律”。

根据经济学家卡尼曼提出的“损失厌恶”心理,人们失去一件东西时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这件东西所感受到的高兴程度更剧烈。

付费自习室的收费机制,相当于把消费者的时间与效率折算成金钱,不好好学习就是一种经济损失。

于是,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态:

“我花钱来这里学习,如果不认真学就亏了。”

当焦虑成了年轻人们的常态,自习室这样的公共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定的支点,叫做“延迟满足”。

期待当下的努力能换来好的结果,期待在学业和事业上能有所成就。

学者余世存曾说过,年轻人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当我们在自习室打开电脑或翻开书本时,得到的不只是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更是对生活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