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郁风

关于郑州我们知道的都不多,郑州发布的口径一直是零星、可控、稳步向好的,并在陆续公布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小区名单,但从网上流传的图片、视频和各地市县公告看,显然很多郑州富士康工人逃离了厂区,选择徒步返回几十乃至几百公里外的家乡。

富士康回应了网络“郑州园区2万人确诊”的传闻,称“严重不实”。但没法否认的是,在封控状态下,保障35万人的基本生活物资是个大问题。

很多富士康工人表示他们基本吃喝成了问题,被迫背上沉重的行囊,迈开沉重的双腿,在泥泞小道上踏上漫漫回家途。为什么不坐车?为什么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为什么不走好走的大路?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何不食肉糜”。

一位河南媒体人在朋友圈不解:鉴于他们可能难以乘坐公共交通的情况,那么各地是不是可以组织车辆将他们接回?毕竟,现在是深秋,这种步行返乡,就地过夜,太难了。如果家乡政府派车辆将他们接回,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之前三亚疫情,外省滞留游客,也是各省市通过专机或其他方式接回的。跨省如此,更不要说一省之内了。

我也看了河南各地发的《致xx籍郑州富士康工作人员的一封信》,只有西华县表示将组织专车到郑州富士康厂部开展接返服务,但是,这也是有代价的。西华县还强调“返乡后一律落实7 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要求,集中隔离期间费用自理。”

西华县和其他市县都温馨的将返乡人员称为“家人”,但是,家人回家是要收费的,哪怕他们不一定结领到了工资,哪怕他们吃饭都面临着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市县的“一封信”无一不强调“坚决不要私自返乡”,其中孟州、长葛还动情的表示,“你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最团结、最有组织、最有纪律的先进群体”。

华丽的词藻和煽情的话语,其实比不上接老乡的班车和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我一位在郑州的读者表示,他们50多人已经连续吃了十几天盒饭,且很可能有断粮风险。一些村民已经开始自发送干粮。

很多河南村庄都出现了这样一幕,在村口给长途徒步跋涉的富士康员工送吃的,一些文章将其视为“正能量”,可我读到的却是心酸和悲凉。现在是2022, 不是1942,不是1959,也不是1975,如果连最基本的吃喝都需要这样的民间救济才能维持,那说明的不是感动,而是伤痛。

想起了那首听不到的歌,“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 有情有义又是有米无炊 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是啊,什么改变都没有。

所幸,那位读者“路长明"说明天的吃喝暂时有着落了,本来他已经打算明天带着大家一起冲出去,“我就不信在这个年代,我们还能吃不上饭!”把他写的诗摘录一下吧:

你们都在赞扬我的勇气

但我愧于接纳

因为我羞于说

我正在徒步丈量着土地,

因为我昨天还在热烈地赞美它

现在

一百二十公里

就是我心中的九百六十万

黑夜天光里的背影

就是我五十六个兄弟

再见吧,迎我的和留我的

再见吧,赞我的和骂我的

此刻 只有一瓶水

和一个馒头是真实的

十几度冷风中酸痛的手,

还有拖行的行李箱

才是这夜里唯一的回响。

(原载公号“我就是郁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