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红巾军,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南方红巾军,例如朱元璋、郭子兴、彭莹玉、徐寿辉、孟海马、王权等人。他们都是属于南方红巾军,在长江和淮河流域进行反元活动。
但其实红巾军最早是在北方爆发的,所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很明显,红巾起义诞生于黄河边上。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黄河泛滥,朝廷征调民夫十多万人前往河南安徽修筑大坝。期间工程艰难,死伤巨大,民夫们怨声载道。
加之元末朝廷腐败,饥荒四起,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老百姓对朝廷不满越来越深。
此时当地的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和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于是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
同时他俩又在河道中提前埋设一石人,背刻“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谶言。待几天后石人挖出,工地上顿时人心浮动,韩、刘二人便趁机煽动民众,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
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他打出反元口号:“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轰轰烈的红巾军运动就此开始。
但是由于叛徒告密,韩山童被当地官方突袭抓获,随即被迅速杀害。刘福通则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继续带领义军行动。
刘福通带领红巾军很快攻占开封,随后定都于此并开始东征西讨。
红巾军起义席卷河南、安徽,直接切断了元朝南北联系,元顺帝肯定不能干看着,连忙派兵镇压。
但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军完全不是北方红巾军的对手,不仅没有收复失地,连山东都丢了一大半,红巾军甚至冲着大都就杀过来了。
没办法,元顺帝下令允许地方组织武装抵抗红巾军。此时有两个人站了出来,一个是察罕帖木儿,另一个是李思齐。
察罕帖木儿是蒙古乃蛮部人,祖上随蒙古军征战入主中原。天下平定后其家族定居河南,察罕帖木儿则自幼生长于河南,汉化很深,还参加过科举,但没有考中。
当听说黄河爆发红巾军起义后,察罕帖木儿果断弃家从军,组织武装抵抗义军,后因战绩卓著而被元顺帝器重。
在朝廷的支持下,察罕帖木儿联合李思齐扩军备战,跟红巾军在中原地区展开厮杀。
不得不说,察罕帖木儿确实很猛,追着红巾军一顿打,不仅击溃了红巾军对关中、河北和山西的进攻,还反杀攻入河南,端了韩林儿和刘福通的老家开封,迫使刘福通和韩林儿逃往淮河以南。
从受到元廷重用到收复河南全境,察罕帖木儿仅花费不到七年时间,大有重整山河的气势。
拿下河南后,察罕帖木儿继续率军东进,准备灭掉仅存于山东的北方红巾军。而一旦北方红巾军即灭,察罕帖木儿便会引兵南下,对付正在长江流域苦战的朱元璋。
察罕帖木儿的行动非常顺利,在攻占济南后快速东进包围益都(今青州)。但就在大功告成之际,察罕帖木儿却在阴沟里翻船了,被红巾军降将田丰和王士诚刺杀。
察罕帖木儿的军队是一支私兵,属于军阀性质,大家只是听从察罕帖木儿的调遣,一旦察罕帖木儿死了,底下的骄兵悍将就谁也不服谁,察罕帖木儿集团就此分裂了。
眼瞅着察罕大军四分五裂,山东红巾军本想喘口气,可万万没想到,察罕帖木儿的外甥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很快继承了舅舅的嫡系人马,重新领着元军杀回山东,彻底把华北仅存的红巾军势力剿灭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支北方红巾军也在高丽覆灭了。
那么这支红巾军咋跑高丽去了呢?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刘福通命令部将关铎、潘诚北伐,战略目标是拿下山西、河北。关铎、潘诚在山西与元军展开惨烈战斗,仅太原城就几度易手。
此后随着察罕帖木儿平定关中,引大兵东进,大有与大都元军合围关铎、潘诚之势。于是关铎、潘诚率领本部红巾军北上出山西翻越长城,绕过大都,一路转战攻占辽东。在此期间,关铎、潘诚还把元朝的陪都元上都给烧了。
关铎、潘诚占领辽东之后开始试探性地攻击高丽,因为作为元朝的藩属,高丽曾出兵帮助元廷镇压过红巾军,和北方红巾军在淮河一带有过战斗,双方是仇家。
此外,元末时期的辽东人口并不多,若想抵御元军,拿下高丽获取补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正十七年红巾军第一次入侵高丽,这次试探性进攻红巾军兵力不多,还不到千余人,但依然杀伤大量高丽军民,最后在高丽军的狙击下撤离。
到了第二年,随着元军主力反扑辽东,关铎、潘诚率领十几万红巾军撤离辽阳,全面直扑高丽而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红巾军,高丽恭愍王直接傻眼,高丽官军根本无力阻挡红巾军,红巾军一路烧杀攻入高丽首都开京。
红巾军进入开京后,报复性地屠杀抢掠,放松对高丽军的警惕。而高丽的勤王军队则悄悄地在城外集结,趁一个大雪之日,夜袭开京,城中红巾军崩溃被杀者无数,仅有潘诚等少数人突围返回辽东。
但由于此时辽东已被元军收复,潘诚很快被元军俘杀,至此北方红巾军全部覆没。
纵观元末动乱,红巾起义首倡北方,并席卷大半个华北,沉重打击了元军。即便最终失败,也有力的掩护了南方红巾军的发展,为明军推翻元朝统治做好了铺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