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你的钱包还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11,拒绝套路

11月刚到,各位“定金人”就变成了“尾款人”,上月工资还没到手,已经“两袖清风”。

10月31日8点,双11第一波尾款正式敲响,销售1小时,102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在102个首小时成交额过亿的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

今年双11第一波预售于10月24日开始,消费者可分两波付预售商品的尾款,10月31日至11月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

规则还是老样子,先付定金再付尾款,除此之外,今年双十一大促机制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预售时间缩短、购物车扩容、一键退差价、告别零点等等,为了凑单更方便,还有购物平台推出“多地址下单”,消费者支付一个订单时,可以将里面的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眼尖”网友发现,今年双十一部分店铺居然可以单独退定金!只要找到店铺客服良好沟通,让客服给打开退款通道,即可申请退掉定金。

就连往年烧脑的优惠计算题都有所收敛,平台之间的优惠水平也相差不大,京东是跨店每满299元减50元,天猫则是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拼多多甚至无预售,“直给”满减和百亿补贴,唯品会更是无需凑单,单件商品即可参与优惠。

但这样的双11预售机制,真的更便宜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表示,好不容易抢到的双十一消费券,却搞不清楚适用范围,为了能够凑到满减折扣,专门买了很多东西,结果付尾款的时候发现,拼凑的商品根本用不了消费券。

还有网友表示,付了定金之后,最后尾款却临时坐地起价,商品页面标注到手价1069元,结果实付1088元。

除了网友各种现身吐槽外,电商平台先涨后降的猫腻,消费者已经见怪不怪了,有人平常买的猫粮332元,双十一购物节用了50元的优惠券后,居然还要338元,商家明降暗涨,毫无诚意。

这正说明了,双十一看似给消费者谋福利,但赚钱的只有电商平台,消费者很难从中薅到羊毛。

因此,双十一第一波预售结束后,曾经“秒杀”、“剁手”、“系统崩了”等声音渐弱,取而代之的是“退款”词条冲上热搜,打工人对双十一套路的唯一反抗方式,就是退款。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商家的快递,比消费者退钱的手速还要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11,变天了

消费者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双十一商家的套路。

为了应对顾客凑满减,付完尾款就退单的“小心机”,商家今年的发货速度能“擦出火星”。

有网友晚上8点付了尾款的洗发水,9点就到了楼下快递柜里,还有消费者正在李佳琦直播间凑第二笔尾款,第一单尾款刚付完6分钟,包裹就已经到街道的快递网点了。

即便你有一百种理由想要退款,商家也有一百零一种方法让你退不了,完全不给消费者退款的机会。

今年的快递发货速度,是双十一有史以来最快的,申通双十一首单用了9分钟进村,邮政EMS用了13分钟送到顾客手中,中通则用了18分钟,而京东在昨晚8点尾款刚付,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就已经收到双11首单了。

平常买的商品,发货要45天,到了双十一,上一秒下单,下一秒发货,商家真是太拼了。

无论是火星速度的快递,还是调整的营销思路,都展现了双十一大促不合理的优惠机制。

曾经双十一期间,品牌实行买一送N小样的促销规则,消费者以并没有优惠多少的价格,甚至高涨的价格,买回一堆没有价值的小样,然而在今年,消费者不再为“小样经济”买单,各大商家调整策略,纷纷将小样变为“大样”。

今年双11除了平台常规促销与店铺会员满减外,只有买一赠一的优惠,小样的占比开始逐渐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双十一变天了,告别花式营销,提升服务价值,是各家电商平台的新思路。

“理性购物”、“没什么可买的”、“不买立省百分之百”成为网络上最多的声音,疫情三年时间,让人们养成了囤货的习惯,大家对消费更为理性、节制,开始倒逼平台、品牌调整思路,对优惠规则减负,以应对市场变迁。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双11购物节就变“低调”了。没有铺天盖地的热搜,没有热火朝天的战报,也没有群星闪耀的晚会,数据显示,2021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同比增速仅12.2%,为近12年最低增速。

这些改变,都是因为消费者开始理性且直接,大家早就对跨店满减、红包、津贴等优惠规则烦不胜烦,非但没了消费欲望,还加重了精神疲劳。

疫情背景下,收入的锐减让大家重新开始认识双十一大促,并怀念起双十一最初的样子:

仅在11月11日当天的零点,全场前几秒免单或前半小时、1小时直接打五折,护肤品美妆类产品,也是正装买一送一,整个活动仅持续一晚上,大家买的开心,商家也赚的爽快。

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套路越来越多,商家没赚,买家没省,只有平台得到了流量、盈利和名誉。

好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趁着大促头脑发热狂撒钱,平台也只能开始调整营销方案,少了一些套路和障碍。

但对比来看,谁能不怀念双十一最初时的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