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里,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说“街道”的“街”字儿,其读音是“jie”,但是很多地方的方言将其读之为“gai”。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抗战期间,汪伪政权首脑汪精卫的录音原声中,汪精卫在宣称为“东亚之解放而奋斗”的时候,“解放”这个词,被汪精卫读作“gaifang”。

其实,从历史角度来说,“街”字原本的读音是“gai”,只是在当下,被注音为“jie”,这其中,缘故何在?

“gai”的覆盖

将“街”读作“gai”,是很多地方的方言习惯。并且,这种方言覆盖的面积很广。比如在东北,东北人喜欢将“上街”说成上“gai”,“大街上”说成“大gai上”,甚至很多地名,在读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习惯——比如辽宁盖州的“十字街镇”,有时候会被读作“十字gai镇”。

而在距离东北遥远的广东,有的地区的方言中,也有将“街”读作“gai”的群体。在西部地区,也有不少群体,有这类习惯。

可以说,“gai”作为“街”的读音,几乎覆盖了大部分中国地区。

汉语的变迁

很多朋友或许会这样认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几千年来,汉字的读音始终没发生改变。但事实上,汉字的寓意或许千百年来含义变动不大,但其读音,却在不断地变化——否则,也不会有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的说法了。

不同时代的汉语,对于同一个字的读音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在当代,“则”和“贼”的发音区别很大,但是在明朝初年,“则”和“贼”发音几乎一致。

此外,很多汉字也被强行的改变了读音。比如“她”这个字,千百年来,一直被读作“jie”,其意思也和“姐”一致。近代,受西方思潮影响,“她”的读音被强行改成了“ta”。类似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汉语里面还有很多。

在清朝中期之前,“街”的主要读音一直是类似“gai”的读音,但是由于受山西客商发音的影响,当时京城里很多人对“街”的读音发生了异变,山西客商对“街”的读音大致是“jiai”这个读音,这个读音介于“jie”和“gai”之间,受此影响,清朝中期以后,北京人将“街”开始读作“jie”。

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的蓝本取自北京话,因此,导致“街”的读音,被确定为“jie”,不过即便如此,很多地区还是保留了“gai”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