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国宝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国(境)展览,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有7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天白云,将国博远景衬托得格外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偌大的西大厅,游客来来往往,徜徉于知识的长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藏传佛造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菩萨造像,全方位的美轮美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意大利风情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雕塑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长沙窑青釉褐斑贴塑执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博展品:编钟】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国博的这7件镇馆之宝
一、彩绘鹳[guàn]鱼石斧图陶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鹳[guàn]鱼石斧图陶缸(左图),右图为局部放大图】

彩陶缸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的葬具。

整幅图内容分为两组:
右边画的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符号、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细致地用黑线条勾勒出来。

左边画的是一只圆眸、长喙、两腿直撑地面的水鸟。水鸟昂着头,身躯稍微向后倾,显得非常健美,嘴上衔着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国宝大观》一书中认为:“鹳鱼石斧彩陶缸”堪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相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第安人的图腾柱,以白色、红色、黑色、蓝绿色等色彩为主。平均高度一般在18米左右,主要记录神话、传说】

二、陶鹰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鹰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鹰鼎侧面照,与鹰的相似度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鹰鼎正面照,与鹰的相似度95%】
新石器时代的陶鹰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
陶鹰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

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后母戊鼎[hòu mǔ wù dǐ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母戊鼎[hòu mǔ wù dǐng](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母戊鼎鼎耳】

后母戊鼎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曾用名“司母戊鼎”。

文物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在做客央视《吾家吾国》栏目时说明了他纠正“一字之差”的故事。孙机表示:
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边,说“司”就是个普通职工,你如果是一个普通职工,能够做这么大的祭祀的鼎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它绝对不是“司”,一定是这个“后”,因为后是有地位的,这个鼎才符合这个身份。
四、利簋[lì gu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簋[lì guǐ]】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是该器腹内底部所铸4行32字铭文,虽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战”,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武王征商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簋内底部铭文
五、大盂[yú]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盂鼎(西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盂鼎上部纹饰】

大盂鼎与大克鼎是海内闻名的国之重器。两件鼎均出土于离乱之世,历经曲折艰难,幸得以完好保存。

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1951年潘达于女士捐赠。

盂鼎立耳,折沿,垂腹,三蹄足,口沿下饰6组饕餮纹,“几”形角,身、爪与首分离。铭文铸于器内壁,共19行291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盂鼎内壁铭文】

铜鼎一般用来煮牲肉以供祭祀和其他礼仪活动。盂鼎这类大型铜鼎所煮应为大型牲体。盂鼎因作器者为盂而得名。

盂是周王朝重臣,出身南宫氏,为开国元勋南公(南宫适)之孙。

盂鼎是盂为南公所作器,因此曾被称作“南公鼎”。

盂鼎又称大盂鼎,是为了与另一件盂所作鼎(“小盂鼎”)做区分,小盂鼎已失传,仅留拓片。

六、虢[guó]季子白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虢季子白盘】

虢[guó]季子白盘铸造于公元前816年,是西周晚期一件具有记功、记事性质的祭祀礼器,长137厘米,宽86厘米,高约39厘米,总重量达215千克,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大的商周青铜盘。

是西周宣王十二年(前816),虢季氏子白为纪念其受周天子命,率军在洛河北岸战胜匈奴的先祖猃狁[xiǎn yǔn]立下奇功,受到周王的褒奖而作的重器。

盘的内底有铭文111字,对这段史实作了详细的记载。这些铭文对研究西周晚期周王室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史,以及西北地理沿革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铭文,拓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抄写的虢季子白盘内底部铭文及注释】
七、孝端皇后凤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孝端皇后凤冠(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冠局部】

孝端皇后王氏,明神宗朱翊钧皇后,正位中宫长达42年。

明朝的凤冠,是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此顶凤冠,是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百余粒,珍珠5000余颗,造型庄重,制作精美。

最难得的是它的点翠工艺,不仅点翠的面积大,而且形状复杂,难度极大,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

这里收藏的140万余件藏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徽标(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