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浰源镇依托九连山深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鲟鱼养殖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一条富农创收的新路子。

浰源镇曲潭村鲟鱼养殖基地,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养殖池里,池里养满了大大小小的鲟鱼,随着水流推出的水韵绕圈不停地游走。“适合养殖鲟鱼的温度是10至20度,一般养殖的时间是十个月左右就开始出售,一条大约2.5斤至3斤。” 养殖鲟鱼8年多的白水明告诉记者,曲潭村的山泉水,特别适合养殖中华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水明养殖的是西伯利亚杂交鲟鱼,属于冷水鱼类,对水质和水温有着苛刻的要求。“鲟鱼营养价值蛋白比较高,如果炒的话是脆、蒸的话是甜,好多现在是做鱼生了,现在做鱼生送龙川和河源配送的比较多,大批量批发到珠江三角洲,一次最低三千斤,最多的时候上万斤。”白水明说曲潭村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环境气候优势,养殖出来的鲟鱼营养高、体格美、肉质嫩、味道鲜,自然也深受食客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该养殖基地占地67亩,建有养殖池70个,共养殖鲟鱼八万多尾,产值达到300万元左右。养殖鲟鱼不仅效益可观,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农户就业增收。基地工人邹长清表示,在基地上班可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赤龙村卢为新家的鲟鱼养殖场,卢为新正忙着为鲟鱼投料喂食。他告诉记者,他养的鲟鱼已经长到2斤左右了,还有四五个月时间就可以上市售卖了。“继续养这个鱼,我们的生活希望越来越好,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卢为新表示,他将继续养殖鲟鱼。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目前,浰源镇鲟鱼养殖有40多户,建有养殖鱼塘380个,养殖面积265.85亩,产值1000万元以上。接下来,浰源镇将紧紧围绕“壮大优势产业”的目标定位,发挥当地优质的水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特色鲟鱼养殖,开辟出一条富民创收新路,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把全部的养殖户形成一个产业链,形成一个养殖的协会,让大家共同分享养殖技术,销售渠道,进一步来提高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浰源镇农林水服务中心主任黄梦君表示,将对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鲟鱼的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