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巴城地田间,一台台新型打捆机正不停地“奔跑”着,秸秆瞬间被“吸走”,一片片秸秆通过打捆机车后端收集装置,进入机箱内,经过旋转、压实、打捆,变成一捆捆断面整齐、弧度均匀的秸捆。打捆机走过的地方,田地平整干净,打包好的秸秆错落有致,勾勒出秸秆离田的别样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有效防范化解安全事故隐患,进一步改善提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巴城新采购搂草机1台、打捆机2台、小打捆机2台、夹包机1个、拖拉机1台等,开展秸秆收储的农机装备,实施面积3500亩,开展秸秆机械化离田试点,提升秸秆收储能力,加强和完善秸秆收储体系。

秸秆集中打捆离田能够避免露天焚烧秸秆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还提高了土地和秸秆地利用率,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可提升秸秆收储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秸秆肥料化利用工程建成后将促进有机废弃物处置能力,为农户提供生态、优质有机肥或基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农业绿色安全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来于农田、回归于农田。秸秆可以变肥料还田,提升耕地质量;可以变饲料养畜,减少粮食消耗;可以变能源降碳,助力“双碳”工作;可以变基质原料,培育富民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

以前秋收后这些秸秆让人很头疼,在地头、村头、沟渠旁随处堆放,不卫生也又不安全。现在多好,每亩地也就十几分钟,整个秸秆打包程序就完成了,不仅减少了田间的病虫害,还防止火灾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我们都支持。

下一步,巴城镇将继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做到收割一块、清运一块,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监管,从源头上消除秸秆焚烧隐患,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加速推进秸秆打包工作进程实现安全无火点。推动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等,用于菌菇生产、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改良土壤等,进而推动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融媒体记者 | 李宪刚

融媒体摄影 | 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