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作为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重点活动之一,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协办,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志说江南·2022苏州圆桌会议”在苏州举行。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金月,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左健伟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准绳,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以“志”为媒,更加深入地挖掘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提炼江南文化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推动作用的文化精髓,努力将江南文化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和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自强的亮丽名片,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唐晓东表示,地方志为江南文化的历史基因构建了文化共识,为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将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建设列入《“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苏州方志部门在旧志整理、镇村志编纂、志鉴数字化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为江南文化的深度挖掘、创新阐释建言献策、贡献智慧,携手推动江南文化的传承传播,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动能。

为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今年启动旧志整理工作,同时配合国家方志馆江南分馆(苏州市方志馆)建设,编纂出版《志说江南》系列丛书。

该丛书分为图选、文选两个系列,突破一城一地的思维禁锢,放眼江南,秉承“修志为用”的原则,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寻找历史基因。其中的《江南旧志图选》系列从江南区域(江南“八府一州”,涵盖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的16个现行设区市)的旧志中选择舆图,包括境域图、城池图、府治县治图、学宫图、山水图、名胜图等,分类结集,编纂整理出版,既承“图经”之余绪,又赓续江南之文脉。

会上,《江南旧志图选·城池》《江南旧志图选·境域》两部新书首发,并向江苏南京、无锡,浙江绍兴,安徽黄山等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苏州博物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苏州城市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等单位赠书。

会上,由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注册的“志说江南”文化品牌商标揭牌。志说江南·苏州圆桌会议已举办3届,会议以丰富的学术成果推进江南区域的地方志研究,为“江南文化”品牌夯实史志根基,推动江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志说江南”品牌初步呈现出文化的集聚示范效应。

为进一步以品牌引领江南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成功注册“志说江南”文化品牌,在印刷出版物书籍、印刷品、网络论坛、多媒体产品设计开发、地图等多个领域取得商标权。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研究者、方志学者、文史专家,以及沪、苏、浙、皖等长三角地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代表近80人齐聚一堂,聚焦江南文化之传承与创新,把脉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共同“志说江南”。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范金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线上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查屏球等4位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分别以《赋税甲天下,科第冠海内,时尚领潮流——明清时代的江南地域文化及其影响力》《石刻与江南记忆》《构建江南方志核心城市体系 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精神标识 》《运河上的新作发表会——刘禹锡<金陵五题>与刘白扬州诗会》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据介绍,本次圆桌会议选录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8篇,涵盖江南方志文化与长三角共同文脉传承保护发展、江南方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江南文化精神弘扬与长三角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与江南文化共建共享研究、新时代江南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之路、江南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江南文化新时代内涵与当代表达、数字化背景下方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等江南文化和江南方志研究相关主题。

当天下午,论文作者和长三角地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代表等展开主题研讨。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浙江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潘捷军等知名专家作学术发言,苏州大学教授杨旭辉、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陈璇担任讨论主持人。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记载一定行政区域内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状况并代际传承的资料性文献,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志开展区域研究、地情文化研究重要的课题之一。

“志说江南·2022苏州圆桌会议”是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连续第三年承办“志说江南”圆桌会议。作为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江南文化研究力量的年度学术盛会,会议以“志”为脉,挖掘方志的独特价值和丰富资源,旨在搭建志说江南文化、讲好江南故事的平台,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贡献方志力量,为中华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发展贡献苏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