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4日,伴随着隆隆轰鸣声,20台联合收割机在严家桥村高标准农田中展开水稻无人农机收割技能大比拼。这是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省水稻机收“无人化”作业比武竞赛现场,来自全省各地的20支代表队在收割实践中全面展现了现代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水平。

金色的稻田间,20支参赛队伍依次排开,裁判员一声令下后,操作机手立即按下启动键,数米之外的收割机便在规定的2亩多的作业田块间“大展身手”。在无锡锡山代表队旁看到,一辆蓝白相间的联合收割机正按既定路径行进着,车后留下了一排脱粒后的茎秆,收割完一排又自动调头继续收割,粮箱装满后还会行驶到卸粮车边自动卸粮。

“比赛主要考察收割效率、收割损失率、割茬高度、智能化程度和故障、异常解决能力等,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完成规定的收割面积,比如收割时有没有漏割、抛撒、夹带,留茬高度不能超过18厘米,设备能不能远程启动、远程停车,路径规划是否合理等都是评判的内容。”裁判员高阳一边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检查秸秆留茬的长度,一边向记者介绍了竞赛的一些评分规则。

为何会把比赛场地设在无锡呢?“因为无锡是传统的鱼米之乡,也是江苏乃至全国信息化较早的地方,在信息化、无人化的建设上有其独到之处。”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江苏省特色农机专家组智能专业组组长陈新华表示,也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推动无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久保田、洋马、丰疆、江苏沃得、苏州久富、潍柴雷沃……竞赛现场集结了很多知名品牌的农机设备,这些参赛机械各有各的特点:有的能自主出入库、自主规划路径;有的具备地形自适应算法,可以保证不同环境下的作业精度……苏州久富在无人农场化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这次代表了苏州、无锡、扬州三个队伍出战。“这台无人化收割机具备定点出库功能,可以按照规划好的路径自动从机库出发,收割过程中如果粮箱满了,能够自动到定点的卸粮车上去卸粮,卸完粮后自动回到断点处继续收割,直到收割完成规划好的田块,最终完成归库作业。”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正华介绍,由于搭载了北斗卫星导航,该无人收割机可以达到2.5厘米的回位精度。

作为全省稻麦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太湖水稻示范园每年试验种植水稻新品种30多个,眼下正在收割的就是由园区自主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浙大嘉锡优610”,预计亩产可达1600斤。收割下来的稻谷源源不断被送到谷物烘干中心进行烘干。据了解,园区的粮食生产都已实现机械化全覆盖,部分环节已做到了无人化操作。统计数据显示,无锡全市水稻播种面积为63.71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机收水稻面积8万亩,进度达到12%,预计到11月中旬将完成大面积收割工作。秋忙期间我市预计投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近1500台,全市水稻机收水平已达100%。

延伸阅读

无人化农场到底还有多远?

去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指引的通知,对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的建设标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无锡市早在2020年起就开始着力试点推进无人农场建设,目前已建成4个,在建2个,共引进稻麦耕种方面无人农机30多台套,全市智能农机装备保有量近千台。

“无人化农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械只是其中一部分,必须和高标准农田、优质的种子、高效的工作模式等相结合,否则再好的机械也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今年已经开始在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筹建一个全流程、全覆盖的无人化农场,预计到2023年正式建成第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示范点。”无锡市农业装备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建国介绍,今年开始市农业农村局将围绕“五园”建设目标,每年选择一个园区,按照“农机和农业融合、机械和信息化融合、农机作业和农田建设融合”的模式,花“重金”打造成可示范、可推广的标准化、较为成熟的无人化农场样板。“目前我们的智能农机装备还处于探索试验示范阶段,未来的高级阶段就是作业机器完全实现自主作业,也不需要人工遥控,依靠智能技术和算法替代人工决策,实现‘天空地’一体化,让农业生产由经验农业转向技术农业和算法农业。”

到2025年,无锡将建立10个左右稻麦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农场,并借助智慧农机综合监管服务管理平台,实行无人驾驶、远程遥控、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管控,最终实现全自动化智慧农业,为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从“全程机械化”到“全程无人化”转变探索经验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