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个、6500人,这是一串凝结着心血的数字,也是宣汉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答卷。

挪出穷窝窝,过上好日子。徜徉在宣汉县县城乡,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片片生机盎然的产业发展示范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宣汉县有易地搬迁安置点107个,涉及贫困人口6500余人。近年来,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凝聚力不足、就业创业难、治理难度大等重难点问题,宣汉县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在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用实干创造幸福,真正让搬迁群众留得住、能致富、可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点群众楼上居住楼下上班

组织建在安置点 民心聚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我们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要把作用发挥出来……”老君乡党委书记郑战军在茶山集中安置点院坝会上如是说。

宣汉县全覆盖建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领导联系机制,明确县领导联系全县4个常住人口2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其余134个安置点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分片指导、村(社区)干部对点联系,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系格局。

据悉宣汉县坚持“易地搬迁安置点设置在哪里,党的工作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建立党支部6个、党小组24个,成立“先锋服务站”18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38名,设立党员中心户89户,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充分运用院坝会、邻里议事、微信群等平台,打造“院坝里的党建”“指尖上的党建”,适时宣传推介各项惠民政策,拓宽搬迁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渠道,将集中安置点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点院坝会

岗位送到家门口 口袋鼓起来

“我现在就在家门口上班,每天早上8点去,晚上6点回来,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等我成为熟手过后,一天可以挣100多块,跟在外面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关键是还有时间照顾娃儿,你就安心在外面嘛,不要担心屋头的事!”11月4日,宣汉县白马镇双龙社区玉家坝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杨建给在外务工的家属报喜道。

杨建上班地方就是白马镇党委联合乡村振兴局、就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引进本地企业建设的就业帮扶车间,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上班,惠及周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0余人。此外宣汉县组织36名就业扶贫专员成立就业“挎包服务队”,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等方式收集群众务工诉求,摸清2万余名搬迁群众就业能力、需求及意愿,为搬迁安置点群众量身打造岗位。

“这家公司是浙川东西部劳务协作单位,像你这样的焊工,每个月包吃包住还能收入七八千,前期在我们宣汉招聘了100多人,评价都很高。”在2022年9月宣汉县“易地搬迁安置点”专场招聘会上,就业局局长严刚详细地向咨询务工信息的搬迁的群众介绍岗位信息。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就业扶贫行动日”等专项活动30余场次,举办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0余次,投放岗位5000余个,开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公益性岗位近3000个,帮助6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对外劳务输出3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君乡茶山易地搬迁安置点

活动开在院坝里 日子乐起来

“政府专门修了个健身广场和篮球场,宽敞又干净,晚上大家在一起,跳哈坝坝舞消消食,周末在一起编排节目,方便得多,也安逸得很!”大成镇广场舞兴趣社团领办人崔景梅刚同兴趣社团的成员排练结束。

位于宣汉县大成镇石笋村向家湾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于2017年6月建成,集中安置了当地226名居民。从今年3月开始,大成镇通过走访搜集民意,多方筹集资金,结合服务半径、地理条件等因素,为镇上5个1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覆盖建立共享空间,购置羽毛球等体育健身器材,象棋、桥牌、等休闲用品,音箱、油锯等急用但不常备的工具,满足搬迁点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常生活应急。

该镇党委书记陈大双:“共享空间设立以来,住户在业余的时候可以到活动室里面来打牌、看书、下棋,跳坝坝舞也可以借音箱等,大家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生活丰富多彩

通讯员:王凌峰 胡年华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