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CAS:105827-78-9
中文名称:吡虫啉
英文名称:Imidacloprid
常用名:1-(6-氯吡啶-3-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 Admire; 咪蚜胺
英文别名:1-[(6-chloro-3-pyridyl)methyl]-N-nitro-2-imidazolidineimine; Confidor; 1-[(6-chloro-3-pyridinyl)methyl]-N-nitro-tetrahydro-2H-imidazol-2-imine;
分子式:C9H10ClN5O2
分子量:255.66100
物理化学性质
[ 密度 ]:1.6±0.1 g/cm³
[ 沸点 ]:442.3±55.0 ℃ at 760 mmHg
[ 熔点 ]:136-144ºC
[ 分子式 ]:C9H10ClN5O₂
[ 分子量 ]:255.661
[ 闪点 ]:221.3±31.5 ℃
[ 精确质量 ]:255.052307
[ PSA ]:86.34000
[ LogP ]:-0.43
[ 外观性状 ]:无色晶体
[ 蒸汽压 ]:0.0±1.1 mmHg at 25℃
[ 折射率 ]:1.706
[ 储存条件 ]:
密封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的库房。远离氧化剂。
[ 稳定性 ]:
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概述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毒性
原药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424mg/kg,雌性大鼠为LD50为450~475mg/kg;雄性、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0.5mg/L。对兔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大鼠蓄积系数K>5。未见引起长期或繁殖影响,运行试验无致癌和诱变作用。鹌鹑急性经口LD50为31mg/kg,水蚤LC50>32mg/L。蚯蚓LC50为10.7mg/kg干土壤。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m.p.143.8℃(A)、136.4℃(B),蒸气压2×10-7Pa(20℃)。20℃时溶解度为己烷<0.1g/L,异丙醇1~2g/L,水0.5g/L。在土壤中稳定性较高,半衰期150d。
用途
氯化烟酰杀虫剂,具有内吸、胃毒、拒食、驱避作用。研究表明,其分子靶标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呈典型昆虫神经干扰特征。主要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等,此外也可用于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由于其既不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钠通道,也不作用于氨基丁酸-氯离子通道,因此对防治抗性害虫十分有效。用于禾谷类作物、玉米、马铃薯、棉花、蔬菜、柑橘等。最近,也被开发为新的杀白蚊剂。如用于稻田,所有重要的跳虫和甲虫类都可用吡虫啉防治,在移植前,施用颗粒剂于育苗箱0.2~0.3kg有效成分/hm2;防治甜菜潜叶甲虫和细胸金针虫及各种蚜虫,施药量为117g有效成分/hm2;防治柑橘白蝇(西班牙)和介壳虫(希腊),用0.01%~0.025%有效成分叶面喷洒。国内对吡虫啉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可参见《农药》1997年No.7,p38;No.3,p38;No.2,p39;No.11,p37;No.2,p35;No.11,p33;No.4,p23;No.5,p34等有关文献。
用途
德国拜耳公司和日本特殊农药公司共同开发成功的一种高效、内吸、残效期长的优良农用杀虫剂新品种,广泛用于棉花、蔬菜、果树、水稻、小麦等作物,有效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象甲等害虫。
用途
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生产方法
3-甲基吡啶-N-氧化物(1)的制备将7mLH2O、22.8g3-甲基吡啶、80mLCHCl3和1.4g磷钼酸依次加入反应瓶中,均匀混合,升温至75℃,滴加47g30%H2O2,滴毕继续反应6h,脱苯、脱水,加50mLCHCl3,过滤,减压脱溶得棕色液体,冷却至20℃变为浅棕色固体,收率>90%。吡虫啉也可用下述方法制备:以甲苯为溶剂,N-(2-氯-5-吡啶甲基)亚乙基二胺在室温下与溴化氰作用,所得的环合产物于低温加入浓硫酸中,然后滴加发烟硝酸,于0℃反应2h,得吡虫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