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六郎称他为常胜将军也毫不为过,而杨六郎之所以称为“六郎”并不是因为他排行老六,据宋史记载,他排行老大。“六郎”这个名号还是辽军给他的称号。那么为什么辽军要叫他杨六郎?

宋史记载杨六郎原名杨延朗,因为避讳圣祖名讳,后来改名杨延昭。说起杨六郎改名,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宋真宗想要通过与神仙建立稳固的关系,提高大宋王朝的神权,他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与神仙攀亲戚。宋真宗把自己知道的神仙想了一遍,终于找到一个姓赵的且在道教中有头有脸的神仙: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说赵玄朗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位神仙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叫赵公明!宋真宗心想这不就是现成的老祖宗嘛!

于是尊赵玄朗为圣祖,并且下召:“圣祖上玄下朗,平民百姓不得斥犯。所以杨延朗就改名杨延昭。因为大家比较熟悉杨六郎这个名字,所以我们就用杨六郎来讲述他的生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六郎在百姓心中地位是战神的存在。相传杨六郎驻守遂城时,辽国大军围城,城中百姓并不担心害怕,百姓们都说:有杨将军在,肯定能够打败辽军。宋史记载:公元999年,契丹集结军队骚扰边境城防,当时杨延昭就驻扎遂城。以为遂城面积不大,并且没有事先准备,契丹军队趁此机会立马选择攻城,可是一连进攻了好些天就没有攻下遂城,契丹的萧太后见久攻不下心里着急,于是亲自指挥作战,宋朝士兵有些害怕。而杨六郎在紧急情况之下,召集城中的所有青年壮丁登上城墙,发给他们兵器一起守护城墙。当时天气十分寒冷,于是杨六郎让城中百姓和士兵提水浇泼洒在城墙上,等到天明的时候,水全结成了冰,十分的坚硬光滑,契丹军队爬不上去,杨六郎率领士兵打开城门反杀出去,契丹兵大败然后退走。这就是历史上的冰冻遂城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六郎不但作战勇猛,而且善用伏兵。公元1000年,辽军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边,从北面趁敌不备袭击辽军,边战边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辽军大败,俘虏辽军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

公元1004年,宋真宗下诏增加杨六郎的军队达到一万人,如果契丹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疲乏了,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这里,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上奏皇帝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俘获敌人极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杨六郎驻守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军畏怕他,所以称他为杨六郎。那么为何称六郎,不是称七郎或者八郎?据《大象列星图》中关于星象的解释推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主镇北方,当时辽国地处幽燕之地(现在的北京)。杨延昭长期对付燕地辽军,辽军把他看作是天上的六郎星星下凡,是辽人的克星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所以杨六郎的称呼是这样来的。而在民间口口相传中,大家都认为六郎的称呼是源自于他排行老六。因为杨六郎保卫国家有功,百姓对其十分的尊敬,后来一些文人就杜撰了很多关于杨六郎的传说。比较出名的传闻有:娶妻柴郡主,血战金沙滩,状告潘仁美,芭蕉山收将,谢金吾之难,任堂惠替死,凝冰筑城墙,辕门斩子。

而在之前的热播剧《正阳门下》中,有一段关于杨六郎兵败天地绝命阵的传说,杨六郎单枪匹马去探天地绝命阵,被辽兵追杀,幸好他的白马将他驮到“白水兴隆寺”,然后白马啃下一块墙皮送到了六郎面前,六郎把墙皮放到嘴里咬了一口,原来,这墙皮是用江米面和成的。后来六郎破了“天地绝命阵'',果然兑现诺言,重修了白水寺,于是有了天地绝命香炉。

电视剧中是真的存在这个香炉的,现实中是没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