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3 世纪,罗马的人口约为 20,000。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它已经超过一百万——所以那两万罗马人生活在一座为 50 倍人口建造的城市的废墟中。
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后代有好处。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罗马古迹——罗马斗兽场、论坛、神殿——并没有被推倒和重新建造,而是空无一人,慢慢地崩塌成废墟。一些确实仍在使用,也许已经转向了新的用途——例如万神殿,一座由哈德良皇帝建造的供奉“所有神灵”的神殿,已经变成了一座基督教教堂。其他人被剥夺了他们的“异教”装饰,甚至被蚕食用于建造新建筑的石头。
然而,在中世纪几乎没有新建筑。罗马有许多凯撒时代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但中间时期的痕迹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比中世纪更大,但在曾经是一座城市的城墙内仍有大量空地
由奥勒良皇帝在公元 271 年至 75 年建造的巨大城墙作为城市的主要防御工事仍然完好无损——尽管由于它们的线路长达 19 公里,因此该城市萎缩的人口不可能有希望保护他们免受严重攻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声望之一。城墙内的大部分空间都是杂草丛生的瓦砾,已经恢复为草原,只有零星的较大建筑物的废墟,以及相对较小的居住区。
为古典罗马的庞大人口带来淡水的渡槽不再起作用,在查士丁尼在 6 世纪重新征服意大利的徒劳和破坏性尝试中被摧毁。
大部分中世纪人口居住在台伯河西岸的特拉斯提弗列地区。在罗马时代,这里曾是富人建造别墅的郊区,但在中世纪,这里已成为狭窄、未铺砌的街道的拥挤区域,各种社会阶层的人都居住在这里——包括罗马的犹太社区。 1555 年,一位后来的教皇下令将犹太人隔离在一个有围墙的隔都内,但在 13 世纪,他们仍然被允许与基督徒一起生活。据报道,1170 年约有 200 名犹太人居住在罗马:占该市总人口的 1%。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 13 世纪的罗马与 1 世纪相比失去了 98% 的人口,但按中世纪的标准来看,20,000 名居民仍然是相当可观的规模。有更大的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都有超过10万人口,而米兰接近20万;但以整个不列颠群岛为例,1200年只有一个城市(伦敦)比罗马大。第一次来罗马的外国人仍然会认为它是一个大而繁华的城市;但废墟的范围和围墙的巨大周长是无声的证据,表明它曾经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天主教会。罗马教皇不仅从欧洲各地征税,其中一些自然而然地花在了这座城市内,而且朝圣者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这座永恒之城:它的教堂和与早期基督教有关的历史遗迹,例如烈士的坟墓.实际上,罗马是世界上最早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据说罗马一年中的每一天都有一座教堂——事实上,这是一个低估的数字,因为 14 世纪的一份清单列出了该市 414 座教堂的名称。
论坛,绘于 1694 年
教皇是罗马市及周边地区的世俗统治者,也是天主教会的领袖。然而,罗马也有许多有影响力的贵族家庭,如奥尔西尼、萨维利、安尼波第和科隆纳等,他们都对权力有野心。 They resented the efforts of the Pope to control them -- at least, when they were not scheming to have one of their own kinsfolk elected to the throne of St Peter.
在上个世纪,罗马曾尝试过一种共和政体,由该市公民(商人和工匠阶级的成员)选举产生的由 56 名成员组成的参议院。教皇曾以武力反对这种发展。教皇卢修斯二世可能是唯一一位在战斗中丧生的教皇,他带领他的军队试图从自己的公民手中夺回罗马,但失败了。然而,罗马公社和元老院最终垮台,教皇重新确立了其权威。 By the start of the 13th century there was still an elected Senator -- just one -- but he was effectively a city manager or mayor, subordinate to the Pope.然而,罗马市民很清楚他们城市光荣的帝国历史,对他们的公民自豪感的诉求仍然很有效。
教皇与贵族之间以及反对派之间的政治竞争高贵的派系,引发了许多对抗,有时甚至在罗马街头公开战斗。贵族家族拥有自己的小型私人侍从军队,并经常在城市内为自己建造坚固的庄园,以其高耸的塔楼而引人注目,这是家族自豪感和权力的象征。这些塔楼是这个时代许多意大利城市的显着特征。到 13 世纪中叶,仅在罗马就有一百多个。

1204 年,奥尔西尼家族与教皇支持者之间发生骚乱,导致火灾和许多建筑物被毁。 1234 年,贵族卢卡·萨维利(Luca Savelli)率领他的军队进入拉特朗宫并对其进行了掠夺。 1303 年,教皇博尼法斯八世被科隆纳家族和法国大使领导的暴徒殴打致死。 (准确地说,博尼法斯几周后因伤去世)。这些只是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暴力事件。面对这种持续不断的动荡,这个时代的许多教皇宁愿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罗马以外,在维泰博、奥维多或佩鲁贾等附近更和平的城市中度过。最终在 1309 年,他们将完全离开意大利,搬到法国的阿维尼翁。
由于教皇大部分时间缺席,罗马政治继续不稳定。 Guelfs(教皇的支持者)和 Ghibellines(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者)之间更大的意大利内战反映在罗马的地方事务中。 1252 年,一位外国贵族(来自博洛尼亚)被选为市长(参议员),以遏制该市贵族的权力,但在他的改革得以永久化之前他就去世了。有一段时间,那不勒斯国王和教皇的敌人安茹的查尔斯被选为参议员,让这座城市参与了他的战争。
In 1278, however, Pope Nicholas III -- a member of the Orsini family, and thus locally powerful -- had himself elected as Senator.这将公民和教会的尊严结合在一个人身上。 Nicholas also issued a constitution for Rome which decreed that only Romans, not foreigners, could be elected as Senator henceforth.然而,这条规则在他死后很快就被打破了。中世纪的罗马政治绝非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遇到了种种麻烦,来自欧洲各地的游客仍继续涌向这座永恒之城。一位英国旅行者,牛津的格雷戈里大师,在 1200 年之前来到这座城市,并写下了他的访问记录,并作为一种指南保存下来。他谈到了罗马的“塔林”,谈到了矗立在较小的现代建筑中或孤立在空旷草原中的古代伟大纪念碑,谈到了巨大的城墙及其无数的塔楼和大门。
他还对较小的美人赞不绝口。在废墟中随处可见的雕刻和雕像,他感到了一种近乎神奇的魅力(用他的话来说是magica quaedam persuasio)。
1500 年的罗马:已经比中世纪的最低点还要大,但在建造新的圣彼得大教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