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点导读

热点导读

两会之后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几乎同时撰文,对经济的一些政策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宣导和解读。

我们先谈谈郭树清吧,他也是中国金融行业的预警机。比如他2013年的时候就说了,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一般的老百姓很难在股市赚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2018年他又预警了P2P暴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两会后,郭树清又发话了,我今天来做个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就是一句话,中国目前金融产品存在很大的风险。

郭树清的话你听进去了就提前规避风险,听不进去活该你倒霉。

河南村镇银行的事如果还不引起警惕,那我真没法说啥了。

其实像郭树清这种段位的人,往往不会说的太清楚,但是这段话基本上就是直愣愣的告诉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文,我担心小银行有风险,甚至部分大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有问题,很多人不懂啊,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是银行代售,而且未来这些理财产品一旦发生风险,银行是没有赔偿义务的

那发生问题怎么办呢?如何应对未来的风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文明确说了,先自救,救不了就及时止损,然后让经营失败的金融企业退出市场。本金呢?呵呵,你猜!

我们在看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易纲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纲这篇文章的信息量很大,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注意两点:

财政赤字货币化

财政赤字货币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言论曾多次引发市场热议。

对此,易纲在文中指出,“财政的钱”与“央行的钱”存在本质区别。如果允许财政直接向央行透支,靠印票子满足财政支出需求,最终将引发恶性通胀,财政也不可持续并产生债务危机。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有关规定,实行中央银行独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人民银行承担金融稳定和改革成本应当每年计提拨备,按程序尽快核销,并充实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资本,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进而保障人民银行依法履职,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并以此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企拿地托住土拍市场的行为就是财政赤字货币化,国企只是中介而已。

文中易纲已经非常直接的说清楚了,央行的钱和财政的钱存在本质区别。在这个时间点说这个话,这是非常明显的转弯信号!国企找金融机构融资拿地的行为肯定是经常发生,那为什么之前允许,现在忽然就不允许了?因为房地产决硬着陆了,不再去保了。

应对金融风险的方式

应对金融风险的方式

“自救”应成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有大型银行和农信社因职责和产权不清、行政干预严重等政策性原因积累了大量经济转轨风险。对此,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化解风险,通过发行国债、外汇储备、央行票据、地方政府专项借款等注入资本金,并对不良资产进行果断处置。通过“花钱买机制”,建立了资本约束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

易纲表示,大规模的“他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或央行出资的“他救”,一般以原股东破产清零为前提条件,要慎用,防止道德风险。“自救”应成为当前和今后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方式。

易纲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金融机构及股东作为市场主体,应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救”风险的主体责任。

他还指出,“自救”能力来源于市场经济下机构的股东出资和可持续经营产生的收益,“自救”的能力和自觉性来源于有效的监督。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是建立在预算硬约束基础上的,市场主体以自己的资本充足率为约束,股东负有主体责任,在出现坏账时,用拨备、核销、补资本的方式满足监管要求,保持自身的稳健性。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5年间,银行业机构共计提贷款拨备超过8万亿元、核销不良资产超过6万亿元、补充资本金超过10万亿元。

“可见,商业银行的‘自救’能力是在产权和监管的约束下,主要由自身的税后资源来实现的。”易纲称。

文中也指出了,以前可以救是因为历史原因,现在各方面政策已经确立了,不是以前了,要自己负责任了。其中我标红的数字大家记住哈,过几天我会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为什么房地产暴跌咱们的银行扛得住,当你看到我下一篇文章,再想一下这10万亿就明白了。

我把原文复制粘贴出来就是希望大家能有更清楚的认识,知道未来中国会发生什么。

政府的态度也很明确,不会动用政府和央行的力量去救援了,最小的代价就是让买了金融产品的储户愿赌服输,让经营不善的金融企业退出市场。

我认为中国的债务危机迟早要面对,现在这两位大佬同时发文,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了,接下来银行理财产品最好赎回,存定期。持有银行股票的尽快抛售,尤其是小银行的股票。

短期内可以投资国际评级为A级的债券,长期内锁定利率可以考虑购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