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哉(《人民美术出版社》原社长)

看王世利黄河系列国画,犹如吟光未然《黄河大合唱》中的诗句:“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令人心潮激荡,想起那峥嵘岁月。

王世利《辉煌岁月》 136cmx68cm 20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辉煌岁月》 136cmx68cm 2020年

鲁光(画家 作家)

笔底流淌着黄河的波澜,心中升腾着深沉的爱恋。

陸越子(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千里黄河一壶收。王世利笔下的壶口瀑布,画面饱满,点、线、面富有一种体量感,因此涌动着强劲的活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王世利《无尽的乐章》120cmX360cm 20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无尽的乐章》120cmX360cm 2013年

张文华(《美术》杂志原副社长)

王世利是画坛的后起之秀,他是北方人,生在辽阳长在辽阳。一生的爱好,一生的兴趣就是绘画。为此他载着这个梦想和对艺术的追求来到北京,一扎就是十五六年,期间有艰辛有坎坷,这一切他都融进了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特别是用自己的作品与北京的画家进行交流,打动了北京乃至全国的画家,逐步的使大家认识他了解他最终接受他,最后在北京立住脚扎下根。对于一个画家来讲他的成功在偶然当中一定有他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我认为其中有两点:第一,他的为人,他对人非常的真诚,本身他自己做人非常的低调,但是对朋友非常热情,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张口或伸手,他从不拒绝,只要他能出力,他一定给大家帮忙。由于他的为人和对朋友的热情,使他的人脉圈逐步扩大,逐步在北京这片土壤上深深扎根。

另一方面,他对艺术的执着的追求精神,使他最终感动了圈内的人也征服了很多艺术行家。对于他来讲,最让我信服的是美术功底非常深厚,他最早在传统这块上下足了功夫,画过很多北方的山川、大树、画过长城、画过太行、南方的长江、画过黄河,最终把自己的题材锁定在对黄河的表现上,也体现画家宽阔的胸怀和大爱大美,黄河能被大家理解为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精神,那么他在这个题材的表现上下足了力气,不止十次,几十次的去黄河壶口去写生去感受,以往我们古人也画水,古人画水两边的山景把水挤出来,而他这个水是把水当做主体,把水周围的景物作为衬托。

所以他的水以气势征服了观者,那么也使大家从中认识了解了王世利,现在不管走到哪里,一提起黄河,一提起画黄河的人马上就想到王世利,对于画家来讲艺术的个性和成果是相统一的,由于他这种突出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也造就他这种绘画的成绩和奠定他的成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王世利将来在艺术上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世利《黄河之水天上来》140cmX360cm 201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黄河之水天上来》140cmX360cm 2011年

田伯平(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感觉他画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无论是金秋硕果累累的植物,还是奔腾呼吸的黄河,他的技法,我们国画讲究浓淡干湿和皴法,我认为他这个皴法独树一帜,而且他这个色彩用的也是独树一帜,给人以美感,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应该给人以美感,在美感的同时给人以冲击力和美好的向往,我认为他的作品是有感染力的。

王世利《魂系中华》90cmX180cm 200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魂系中华》90cmX180cm 2009年

崔永元(著名主持人)

我们看上去一幅一幅王世利老师的黄河,是他在黄河边上奔波了20年,去观察黄河和黄河岸边的春夏秋冬,这个静止的画面里包含了他很多的感情,对黄河的感情,对黄河两岸故土的感情,对人的感情,对风情地貌的感情,这种合起来,其实我们可以叫他爱家园之情,爱自然之情,或者叫爱国之情,是特别值得提倡的。

王世利《南越风情》68cmX136cm 200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利《南越风情》68cmX136cm 2009年

王曼斐(台湾《两岸时报》社社长)

没有真挚的情,没有执着的爱,是画不出如此景色、写不出如此韵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