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蛇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大约有220种蛇类,其中毒蛇大约有60多种,每年科学家在野外考察都会发现新的蛇类品种,有些是无毒蛇,有些是剧毒蛇,其中包括2017年的红斑高山蝮,2018年的若尔盖蝮,还有2021年的怒江蝮、冰川蝮以及2022年的九寨蝮。除了发现新的蛇类物种,科学家还对一些蛇类的毒性也有新的认知,比如以前被认为的无毒蛇现在可能被认为是剧毒蛇,特别是对红脖颈槽蛇是否属于剧毒蛇的争议特别大,那为什么现在红脖颈槽蛇被认为是剧毒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脖颈槽蛇

红脖颈槽蛇属于一种中等大小的蛇类,体长一般77-95厘米左右,头部和背部呈现翠青色,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脖子处为鲜艳的红色,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红脖颈槽蛇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福建以及东南亚地区,它们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农田或者溪流附近,主要捕食蛙类和蟾蜍等小型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脖颈槽蛇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蛇,但是近20年来陆续有发生被它们咬伤或者咬死的事情发生,在1992年广西医科大学发现了第1例红脖颈槽蛇咬伤中毒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随后一直到2007年陆续发现7例被红脖颈槽蛇咬伤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其中还有3例出现了严重的脑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在新加坡还出现被红脖颈槽蛇咬死的案例。

红脖颈槽蛇有两个毒腺

红脖颈槽蛇的毒牙与眼镜蛇或者蝮蛇的毒牙不一样,它们的毒牙类似后沟毒牙但是却没有沟,没有沟但是口腔内有达氏腺,而且达氏腺没有导管与毒牙相连。红脖颈槽蛇注入毒液的方式比较特别,其它蛇类直接用毒牙注射,而红脖颈槽蛇则需要死死咬住猎物,然后不断刺激达氏腺,不断让其膨胀,达氏腺就会分泌出毒液,毒液再慢慢浸入猎物伤口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脖颈槽蛇有两个毒腺,一个是口腔内达氏腺,这里的毒液主要是为了捕食,另外一个毒腺位于脖子附近,被称为颈腺,红脖颈槽蛇利用颈腺的毒液来进行自卫。

红脖颈槽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像眼镜蛇一样把自己的脖子膨胀,脖子后面就会分泌出毒液,因为红脖颈槽蛇脖颈处为鲜艳的红色,这就可以诱导天敌优先攻击它们的脖子,脖子分泌出来的毒液就会进入天敌的口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腺的毒液主要来自它们的食物,它们捕食蟾蜍后会将蟾蜍的毒素吸收进毒腺里,转发成自己的毒液,这些毒素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蟾蜍和萤火虫的幼虫,

为什么红脖颈槽蛇现在被认为是剧毒蛇?

红脖颈槽蛇的毒液主要是由血循毒为主,毒液中的凝血酶作用机制与大名鼎鼎的锯鳞蝰是一样的。锯鳞蝰是印度的剧毒蛇,它们与印度眼镜蛇,印度环蛇,圆斑蝰蛇并称为印度四大毒蛇,每年死于锯鳞蝰的人数都有成千上万。因此,可想而知,红脖颈槽蛇的毒液有多强。被红脖颈槽蛇咬伤后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感,1天后可能会出现困倦乏力,2天后会出现血尿和皮下出血,5天后就会出现器官大出血,如果不及时就医,伤者就会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