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在阔别多年后带着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回来了国内,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回国之初,李宗仁就成了大忙人,应接不暇的记者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有其他老友旧部的拜访,再加上在国内各地考察,都让他感觉到了中国与十几年前大不一样,这一切让他非常新奇和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6日上午,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李宗仁和郭德洁,刚进休息室,毛主席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和他们一一握手,坐下之后,毛主席说道:“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李宗仁内心一阵温暖,他没想到自己这次回来既没有被翻旧账,还受到了如此礼遇,不禁从内心中佩服起了毛主席的博大胸怀。

闲聊中,毛主席谈到李宗仁和蒋介石曾经的合作时说:“你是误上了贼船啊!”李宗仁一时不知如何接话,坐在一旁的程思远接到话头说道:“是啊,但是我们又乘坐这艘贼船,到达了我们想要到达的彼岸。”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他邀请大家一起和他下水游泳,李宗仁初回国时的那份不安也放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日子里,李宗仁带着郭德洁去黑龙江、广西等地参观,多年的海外生涯让他深深感受到祖国怀抱的温暖,更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

从东北参观回来后,郭德洁兴致勃勃地跟李宗仁说:“以前啊,只听说东北富贵,但解放前由于旧政府不好,没有开发,因而端起金饭碗还要讨饭吃。现在,我们不仅看到了东北富,而且还开发了,真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回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郭德洁的感受从回国前的不安转变成了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她后悔自己的觉悟太迟了,自己应该和丈夫早点回来才是。

然而就在她感到无限幸福之时,病魔也悄然找上了她,由癌细胞扩散引起的各种症状显现出来,当时的医疗条件对此无能为力,党和政府做了最大的努力来延缓死亡的到来,对于药物更是有求必应,不惜重金,经过多方抢救,郭德洁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德洁去世后,故友旧部害怕李宗仁哀伤过度,纷纷前来看望,当他们走后,偌大的客厅中又只留下李宗仁一个人,老部下程思远见李宗仁孑然一身,想着替他物色一位贴身的异性知己。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李宗仁,李宗仁也表示自己深有同感,说道:“我虽已年过七旬,但也不想鳏局后半生,但是,万两黄金易得,红粉知己难寻啊!”

程思远劝慰他:“德公,不必悲观,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同志们都来帮忙,会玉成其事的。”

于是,程思远当起了月老,而这红线的另一半牵到了一位叫胡友松的女护士身上。

一天晚上,胡友松和医院里的其他几个医生一起被邀请去参加国务院一个部委的联欢晚会,在舞会上,她无意中遇到了以前跳舞时认识的一个人,大家都叫他“常人”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人”先生,本名叫张成仁,当时他是上海一位很有名气的记者,还是一位很有建树的翻译家,在这之前的一次舞会中,张成仁主动邀请胡友松一起跳舞的时候,冷不丁地说她长得很像一个人。胡友松有些诧异,反问他自己像谁。

张成仁很直接地说她长得像曾经红极一时的“电影皇后”胡蝶,还说过去曾帮胡蝶修改过剧本,听到这话,胡友松忍不住笑出了声,直截了当地告诉张成仁,胡蝶就是她的母亲。

就这样两人认识了,后来又在其他场所交谈过几次,虽然年龄上有差距,但两人很谈得来,渐渐成为了好朋友。

由于彼此很熟悉,所以每次见面,胡友松都会跟张成仁说自己单位上的一些事,有一次,胡友松想请他帮自己换个工作,张成仁很热心地说自己在北京也有一些朋友,有机会帮她问一下,看从哪个方面入手能够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思远

这之后没多久,张成仁碰到了老朋友程思远,恰巧程思远也在为李宗仁的事情忧心,将自己想为李宗仁找个伴的事情说了出来,想让他帮忙留意留意,张成仁一听正好自己有个合适人选,就给程思远推荐了胡友松。

几天后,张成仁找胡友松要了她一张照片,说是介绍工作要用,并没有说要把她介绍给李宗仁,而胡友松也想换个工作,一听这个消息,没有多想就把自己照片给了张成仁。

一个周末的下午,张成仁打来电话,问胡友松知不知道一个叫程思远的人,胡友松想起来这个人是不是曾经担任过李宗仁的秘书,就说自己知道这个人。张成仁就说自己等下会和程思远一起来,带她见个大人物。

胡友松听后有些摸不着头脑,不一会儿车来了,她上车跟着一起到了“西总布胡同5号”,临下车前,张成仁对胡友松说道:“你知道今天我带你来见的大人物是谁吗?”胡友松摇摇头,张成仁告诉她,这个大人物就是李宗仁,胡友松并没有感觉太吃惊,只是下意识地说了一句:“李宗仁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屋内,胡友松看到了已经76岁的李宗仁,他虽然年过古稀,但外表气色很不错,腰不弯、背不驼,说话身影很响亮,也很健谈,他们谈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李宗仁热情地留下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在餐桌上,胡友松好久没见到这么丰盛的菜肴了,只顾低头吃东西,坐在一旁的李宗仁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还说让她不要客气。

晚饭之后,李宗仁起身相送,还递给胡友松一个大红包,说是第一次见面给她的一点小礼物,胡友松有些吃惊,连忙推脱不要,一旁的程思远让她接下,还说这样推脱德公会不高兴的,胡友松只好双手接过道谢。

离开李宗仁家后,胡友松坐在公共汽车上有些美滋滋的,她没想到今天不仅见到了李宗仁,还吃了一顿大餐,更是收了一个红包,但里面装的是什么她并不清楚,直到回了宿舍拆开才发现里面是300块钱,这让胡友松有些不知所措,一天后才得知李宗仁有让她去李公馆工作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一个星期,胡友松接到李宗仁的电话说派车去接她,那天下午,程思远和他的夫人石泓也来了,见面之后大家一番长谈,着重了解了胡友松的一些情况,由于待的时间比较长,李宗仁又留下三人一起吃了晚饭。

吃完饭后,程思远夫妇留在客厅,李宗仁说带她熟悉一下公馆的环境,她们一起看了卧室、书房等,在书房介绍一些图书摆放位置的时候,李宗仁语气恳切地说自己很喜欢她,希望她能尽快到这里工作,当他的机要秘书。

胡友松早有准备,点了点头答应下来,说她可以随时来报到,李宗仁很满意,让程思远安排具体时间,还说为了工作方便,要让她住在这里,胡友松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接着李宗仁又问了她的年龄,有没有男朋友什么的,胡友松也一一回答了。

就在这时,李宗仁做了一个让胡友松意想不到的举动,他突然上前一步抱住了胡友松,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胡友松下意识地想要躲开,整张脸都红了,李宗仁又拉着她介绍了书房里的摆设,胡友松却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从程思远处胡友松才知道了李宗仁的婚姻和家庭的情况,她这才恍然大悟李宗仁在书房的举动背后的意义,程思远跟她说,李宗仁与她见了两次面后,对她很喜欢,那天送她离开后,李宗仁特别高兴,一直在他们夫妇面前夸她的好。

知晓真相的胡友松心情放松了很多,不久后,李宗仁又安排了第三次会面,这一次,李宗仁跟胡友松说让她到自己那里当保健秘书,不再是上一次说的机要秘书了,胡友松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说要回去再考虑考虑。

第四次见面后,李宗仁照例留下胡友松吃晚饭,但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既没有程思远夫妇,也没有张成仁,而是多了很多穿着中山装看上去像是干部的陌生人,大家只是相互客气地问个好,接着就各自吃饭。

吃饭期间大家也没有交谈,只有李宗仁在和胡友松说着一些闲话,其他人都没有出声,饭后,李宗仁并没有问她愿不愿意到李公馆,也没有挑明让她到李公馆报到的时间,只是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后不久,那一群干部模样的人纷纷告辞离开,胡友松也被李宗仁派车送回宿舍,这次离开,胡友松心里有些不知所措,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件事是不是要变卦了。

就在胡友松暗自郁闷之际,李宗仁又派车将他接到了李公馆,进入客厅后,早已等待多时的李宗仁做了一个让她预料不到的举动,李宗仁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说了一句让她心惊胆战的话:“小胡姑娘,你能不能跟我结婚?”

胡友松听到这话全身像中了高压电流一样,她万万没想到两人才见了五次面,这样一个大人物会突然跟她提出结婚的请求,而且她才27岁,眼前这个人已经76岁了,两人相差了快五十岁了……

胡友松无法形容当时的复杂心情,她既不感觉李宗仁对她的求婚是对她的侮辱,也不认为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对于李宗仁,胡友松的感情是复杂的,这是一个让她感到高山仰止的大人物,虽然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但残存的理性让胡友松没有当面回绝李宗仁,然而她又不愿意点头认可,因为这对她来说是要慎重考虑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一脸诚恳的李宗仁,胡友松低声说能不能给自己半个月的考虑时间,李宗仁听到这话,长舒了一口气,嘴里连声道:“可以,可以……”

回到宿舍后,胡友松心里一团乱麻,她不禁想到自己要是嫁给李宗仁,这49岁的年龄差是无论如何也跨不过去的,而且这个人不是等闲之辈,如果跟了他,那自己下半辈子的命运将毫无疑问地被改写。

到第二天晚上,胡友松依然没想出个头绪,突然她想到了张成仁,这件事她肯定知道,自己一定要问个明白才行。

第二天一大早,胡友松就准备给张成仁打电话,约他出来谈一谈,结果还没等打电话,李宗仁安排的车已经到宿舍外了。

第六次的见面,胡友松的心情很不平静,反观李宗仁不动如山,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俩的事,通过国管局已向周总理做了专门的汇报,总理说只要你同意,就让我们名正言顺正式办理结婚手续,小胡姑娘,我看,这件事情我们就这样确定下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了李宗仁的一番话,胡友松看着眼前这个受人尊敬的老人,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也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理由,顿了顿,她才说道:“既然是中央决定,周总理又有具体安排,我服从组织决定。”

对于李宗仁的大胆求婚,以及最后答应下来,胡友松全程都是懵懵懂懂的,当时她之所以会答应李宗仁,一是出于对他的好感,二是听到李宗仁说这件事已经惊动了党中央和周总理,既然周总理都没有意见,那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事后,胡友松才从李宗仁那里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李宗仁第一次见到她后就很喜欢她,第二次接触后,更是萌生了想要娶她的想法,但想到自己的年纪,就说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让她当保健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李宗仁的情况,周总理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直很关心,周总理得知李宗仁想聘请一个“保健秘书”的想法后,考虑再三觉得这样不妥,因为这样做传出去影响不好,因此,周总理直接与李宗仁将此事挑明,当面对李宗仁说道:“咱们不必雇请什么保健秘书,如果李先生真心喜欢这位胡女士的话,可以娶了她嘛,你们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履行正式的结婚手续嘛!我国的婚姻法没有男女双方年龄差异上的限制,只要符合婚姻法就可以结婚。”有了周总理的支持,李宗仁这才改变主意向胡友松求婚。

1966年7月26日,在西总布胡同5号李公馆中,76岁的李宗仁迎娶了27岁的胡友松,婚后,胡友松一直称李宗仁为“德公”,李宗仁对胡友松也是疼爱有加,每天吃什么饭菜都要让厨师先征求胡友松的意见。

在旁人眼里,也许她和李宗仁并不般配,但李宗仁婚后对她的怜爱、体贴,都让胡友松感到了从未尝过的人家温暖,多年后回忆起这些往事,胡友松满脸幸福地笑着说出了很多趣事,她说自己虽然和德公生活了三年就永别了,但那三年却是自己最开心的日子了。

1968年,李宗仁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他在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将自己心里话告诉了胡友松,也算作是“临终遗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房中,李宗仁目不转睛地盯着胡友松,胡友松有些纳闷,问道:“德公,你这样瞅着我干啥?”

“这些日子,我常常想,人活到七十,没有病也就差不多了,况且有这么重的病,我死了,你一个人怎么过日子?太让我担心了!”

“德公,你不要太悲观了。”说完,胡友松就失声痛哭起来:“您如果不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李宗仁紧紧攥住胡友松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千万要保重,以后的日子还长着,有几件事在我心里酝酿很久了,现在讲给你听。咱们家那尊铜佛像,是30年前我当选副总统时友人送的,我把它看作友情的象征,一直带在身边,你留下来就当个纪念吧。我手上戴的这个表,是制表公司开业100周年时特制的,只有两块,一块给了瑞士的总统,一块给了我,我去了以后,这块表你就留着吧。”

说完他又说到自己收藏的那些字画,全都是真品,那些名家的字画他让胡友松在他死后全部上交给文化部门。

顿了顿,他又艰难地说道:“我还有两笔钱存着,一笔在德洁的弟弟德峰那里,他在瑞士开饭馆,还有一笔存在香港何柏林先生那里,这你是知道的,何先生曾当过我的军需处长,为人忠厚,你日后实在有困难时,可以写信给他。我回国以后,周总理代表政府给了我15万元,这些钱我一分没动,我死后一定要全部上交给国家,就说我心领了,我自己还有钱,不要给国家增加负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友松一边点头,一边流泪听着李宗仁的遗训。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在北京与世长辞,周总理亲自出席遗体告别仪式,并发表了讲话,仪式结束后,他又召见了胡友松,对她说道:“别难过,你放心好了,国家会照顾你的。”

不久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胡友松安排了一座90平米的新居,还根据她的爱好调她到故宫历史档案馆工作,胡友松也遵照李宗仁的遗言,将那些字画以及李宗仁留下的20余万元全部上交给了国家。

1998年4月,胡友松接受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的邀请,到台儿庄定居,并出任李宗仁史料馆名誉馆长。周总理曾经说过,李宗仁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回国,二是台儿庄战役,而胡友松也认为自己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和李宗仁结婚,二是继承李宗仁遗志,到台儿庄定居,用她自己的话说着是她人生两大最有意义的选择。

纵观胡友松一生,虽然是影星胡蝶的女儿,但却是私生女,并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而母亲又拍戏在外,她只能在一个个“干妈”家里居住,后来胡蝶抛弃她独自前往香港,而胡友松的养母对她多是虐待,后来在医院谈了一个男朋友,又被领导反对,可以说在遇见李宗仁之前,胡友松的人生很是昏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与李宗仁结婚后,虽然年龄相差颇大,但李宗仁的关爱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但这段美好时光只持续了三年,虽然后来又有了一段婚姻,但并没有让她幸福,很快又离婚独自居住,晚年时孑然一身膝下无子,她的人生就如她自己所总结的那般,只有四个字“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