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市面上的牛肉经过一系列的养殖、屠宰、加工等程序,流向终端消费者的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一斤,而在美国,牛肉的价格只需要3美元左右一斤,约合人民币20元上下。对比之下,价格相差一倍有余,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两国在牛从养殖到终端销售的流程中存在差异。
美国自二战以来,一直走在农牧业科技化的前沿,以肉牛养殖加工为例,实现了自上而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如投入25万美元的小型农场,往往只需要农场主和其家人就可完成养殖流程的管理。
养成后的收购由政府部门联络收购人员进行上门收购。牛群屠宰与分割也是批量进行,全程自动化、流水线式的作业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产能。那么既然自动化这么“香”,能否在我国照搬“美国模式”呢?
农牧业发展要讲究因地制宜,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成功照搬美国模式。
美国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用地可谓“地广人稀”,美国国土面积约937万平方千米,仅有3亿左右的人口,与我国14亿人口占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情形不同。
从地形上来看,美国有大量的平原,而中国的地形大多是山地高原。养殖需要广袤的草场,机械化工厂也需要大规模占地,而牧场与屠宰场又不适宜距离过远,因此我国的地形难以支撑如此集约化的畜牧发展。
从人口上看,众多的人口需要就业以维持生产生活,高度的机械化也将占据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个隐患。
关注牛羊邦,冻品供应链的数字化系统,每日分享全球行业资讯。
(声明:图片及数据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后台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