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从星期天开始放7天,从周六开始补班,先上两天班才回到正常工作日,给打工人的感觉就是:
“三天了,怎么还是星期一?”
人们的身体节律已经习惯了上五天休息两天,任何一个改动都会像倒时差一样不适应。更别说还有很多人本来就是单休。
但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单休的历史,比双休要长得多,足足多了19年。
其实,我们国家的法定休息日是经过了许多变化的,周末有一个单休——大小周——双休的过程,法定节假日一开始也不是十一天,像现在这样大家概念里的一年有115个法定休息日,是有一个演化过程的:
那如今这样的休息日布局是怎么来的?
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吧!
延续45年的单休时代,365天里只能休息59天
我国建国后,和法定休息日有关的第一项法规是1949年12月23日,原来的政务院(1954年之前国务院的前身)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这个办法确定了属于全体公民的7个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五一1天,国庆2天,春节3天。同时确定了周日是全体公民的休息日。
同时期也规定了我国的职工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六天的制度。
单休时代宣告开始。
在那之前,因为没有统一的法规可以依循,所以劳动人民能否放假都看企业主的良心。有了规定之后,通过法规的形式将大家的休息时间确定下来,大家就能在这一天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一个规定,属于全体公民的假日那天是周日的话,那就要在次日补假。也就是说,周日不能占用法定节假日。
丁、凡属于全体之假日,如适逢星期日,应在次日补假。凡属于部分人民之假日,如适逢星期日,则不补假。
因为当时的法定休息日太少了,节假日7天,周末全年算52天,总共才59天,只占了六分之一,所以显得异常珍贵。
那会还有句流行语:“战斗的星期天,疲惫的星期一。”因为一周只有一天休息,那这一天就要被家务活,走亲访友,和孩子相处等等填满,得马不停蹄地完成之前六天落下的事情,和上班比起来还真不一定更清闲。
这样勤奋的周日过后,周一当然只剩下疲惫了。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是单休的话,那说明你在上一种很古老的班。
“周一综合征”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可以说源远流长。
那么是谁推动了双休呢?
过渡时期的产物——大小周,休息日达到85天
有一个人和双休的产生密不可分,他的名字叫胡平,在1979年的时候,作为我国赴联合国召开的“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会议筹备会”代表团顾问,去往纽约参会。
1979年,胡平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留影。
会程很密集,他每天都要开足马力参与其中。但在这期间,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联合国在周五下午都没有排会议。
于是他询问了我们常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对方告诉他,联合国的工作日是周一到周五,周六周日都是休息时间,既然周六休息了,那从周五下午就不会安排重要的事项。
这对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单休的胡平来说,是一件很新的事情。那时候我们的单休已经实行了三十年了,大家已经习惯到像呼吸一样。
甚至到了六七十年代,为了搞好建设,连单休都不一定能保证,大家一腔热血地投入到建设当中,春节都不休息。
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也是在1979年,1月17日的《人民日报》,刊载出两篇读者来信,一篇是《为什么春节不放假》,一篇是《让农民过个“安定年”》。文章中提到:
“我林区第一线的工人不休星期日,一年中仅有这么几天假日,应该让他们好好地度过这个节日。你硬占了去,表面看来这几天出勤是有了,实际上该办的、当休的还不是挤掉别的生产时间。此得彼失,半斤八两,长官意志的疲劳战实际上难以收效。春节放假,工人高兴,为实现四化干劲更足。”
“农民一年到头,春节是放假休息的时候。说实在的,春节不放假,搞疲劳战术,群众过不好年,心里不痛快,干活也使不上劲。”
大众对“休息”的呼唤和胡平的所见所思巧合地碰撞在一起。
胡平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们是否也能实行双休呢?
但他并没有贸然地提出这个建议,而是在接下来出国工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别国的休息情况。他发现,双休制居然并不是个例。有许多国家早就已经在实行双休了。
实际上,率先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就是美国。头一个提出五天工作制的人大家也很熟悉,就是那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那时是1926年,他也仅在自己的公司里做了这个实验。
当时福特还被许多其他同行诟病,认为他不应该给工人那么多休息时间。
但他的这个实验显然是成功的,渐渐就有更多其他的企业效仿了。
不过直到1933年,美国才正式将“一周工作40小时”作为新的劳动法规确定下来。原因是那时美国正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为了让更多的人出来消费,给出了更长的休息时间。
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消费,工厂也会无法开工,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在多方观察询问后,胡平确定,将工作日缩短为五天,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于是他向上级汇报了这个发现。
其实不只是他,改革开放同外界接轨更深后,许多人也发现了国外的这种工作模式的好处。
1986年,一个“缩短工时课题组”成立,胡平带着组员们开始着手对国内的劳动者进行调查,分发了不少调查问卷。
在一个“增加一天的工资”和“不加工资,加一天休息”的问题当中,组里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人会想要更多的工资,没想到结果出来,增加一天休息的选项占了百分之八十。
两年后,胡平将课题结项交给领导。但直到1992年,这件事才被再次摆上桌面。
《文萃周末》报纸2012年8月23日
劳动部委托外交部收集了尽可能多的别国的工时情况。收集过来的136个国家的资料中显示,当时主要的国家均实行一周40小时工作制。其中美国在30年代开始实行,西欧的发达国家是从四五十年代逐步开始,东欧各国则是从六十年代开始。
缩短工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一件事。但到底缩短多久呢?是一次性缩减为40个小时,还是一步步来,先从44个小时开始,再逐步缩短呢?
定下的方案是先缩短为44个小时。
1994年2月3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发布: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自3月1日开始实施。
大小周到来。
这是1994年6月刊载在《家庭科技》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透过作者的文章可以看到许多人对这多出来的半天假期的喜悦。
五天工作制正式开始,休息日达到111天
休息日的数量从85天到111天,发生得比单休到大小周要快得多。
1994年3月1日开始实行大小周,一周工作44个小时,而从1995年5月1日起,便正式将“一周工作40个小时”修订确认下来。
时隔一年就发生改动,大家能适应过来吗?
1995年5月6日,新规出来后的头一个周六,仍然有不少人着急忙慌地赶去上班,到了厂子门口,发现里面静悄悄的,平常热火朝天的机器嗡鸣声都没有,这才意识到,啊,今天不用上班。
多出了完整的一天休息,要用来干什么呢?
很多人除了欣喜,更多的是茫然。大小周也才出现一年多而已。
之前各行各业百业待兴,休息还被视为是一种懒惰的表现呢。
大家开始琢磨着如何使用这多出来的休息日。
于是旅游开始变多了,人们带着家庭的老小出去游玩,所以火车的载客量上升不少;人们还想去逛逛商场,各种商场超市也开起来了,生意红红火火;电视机里,各个娱乐节目也变多了,《幸运52》、《焦点访谈》、《走近科学》、《快乐大本营》等等。
幸运52主持李咏
娱乐产业为大头的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145个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国家。
世纪末开始的三个黄金周,休息日达到114天
1999年9月18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99修订)》发布,将原本只有一天的五一假日增为三天,将原本只有两天的国庆假日增为三天。
再加上前后的周末调整,三个黄金周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调休”是跟着同步出现的。
1999年 第一个“十一”黄金周,成都市天府广场,密密麻麻的游人
进行修订是有原因的。
外部环境上,1997年出现了东亚金融危机,我国在其中顶住了很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同时,也寻求方式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恢复和增长。
内部环境上,双休制度让大家进一步看到,第三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在促进消费还有提供就业岗位上都有很大作用,从业者门槛不高,能拉动地区一大波行业的发展。
所以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黄金周旅游当中。
1999年的那个十一,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到后来几年都呈现井喷式增长。
部分黄金周旅游数据
大家拖家带口去远方旅行,在车上总是能碰到一些熟人,也是一大家子去旅行。不管是火车汽车,还是景区,到了这个时间段都要严阵以待。
五一黄金周消失,小长假到来,休息日达到115天
三个“黄金周”的形态其实只延续了八年,所以很多年轻一些的人都不记得自己以前五一是放过七天假的。
2007年12月14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修订)发布,当天起施行。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五一七天乐就没有了。
五一原本的三天假期缩减为一天,另外两天挪给清明节一天,端午节一天,中秋节也增加一天,调休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将一个五一长假变为了三个小长假。
为什么要取消五一黄金周呢?
2005年的《管理世界》刊物上,登载了一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的《“双稳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 》,里面提到,取消黄金周是为了提高消费的效率,原文如下:
二是为减 轻三大“黄金周”旅游的运输及其他服务的负荷, 我们建议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并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这样既减少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又提高了消费效率。
这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确实,黄金周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民航、铁路、公路运力相对于庞大的出游人群来说不足,在超过一定数量后,反而限制了出行的人数,由此带来的高票价也会减少很多人的消费意愿;
景区,尤其是有名的景区游人爆满,超出了景区的荷载能力,配套设施更不上,景区维护也跟不上,不文明行为难以阻止;
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宰客、哄抬价格、导游强制消费等服务质量不佳的问题等。
与其将旅行的压力全部集中于一年的三个七天,是否将黄金周取消,以传统节日为基础设定小长假,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
2007年,发改委的网站上出现了这样的网上调查问卷,许多人踊跃地参与其中。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但从取消五一黄金周开始,一直有声音在呼唤着五一黄金周的回归。
你想念五一黄金周吗?
法定休息日还能再增加吗?
虽然我们至今还保留着和2007年一样的休息日分布,但之后也还是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的。
比如在2015年8月11日的时候,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
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了2.5天周末的建议。
不过目前看来这个步子还有点大,因为前段时间许多讨论的焦点还在996和007上。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方向,就像当年从胡平提出五天工作制到正式实施,也花了近十年。
前段时间国外试行的四天工作制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以笔者个人看来,这并不是不能实现的。
今年7月18日,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分布如下:
具体的工作当中,提到了“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时间分布格局”。
增加休息日的数目暂时是不可能了,但如果能够让假日的安排更加科学,比如怎么样减少调休对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干扰,也是一件好事。
目前,2023年的节假日安排还没有出官方通知,是不是可以有所期待呢?
参考资料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双稳健政策”下的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分析课题组
周叠瑶《1949—2019_中国节假日70年变迁》
张国栋《1995年,双休日改变生活》
党昆《浮生又得半日闲》
周东春《关于实施五天工作制的调查报告》
阿计《五一黄金周应民主决定是否恢复》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