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群英荟萃的舞台,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让人们驻足凝望,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给人以奋进的力量。他们是时代的旗帜,城市的英雄,沈阳改革建设发展的领跑者。
一场场实景演出,记录着劳模的风采;一段段视频,展示着永恒的英姿;一行行文字,讲述着创造的故事;一座座雕塑,彪炳着劳模的精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关于推进沈阳英雄城市塑造计划实施方案》部署要求,11月10日,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总工会、沈阳广播电视台联合在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举办“弘扬劳模精神·赞颂英雄城市——劳模精神与沈阳”主题展览开幕式暨沉浸式观展活动。
在沈阳这座被誉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3万余人(次)的光荣城市里,“弘扬劳模精神·赞颂英雄城市——劳模精神与沈阳”主题展览开幕式暨沉浸式观展活动,不仅是对过往岁月那些模范人物的集体致敬,更将在全社会树立起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尚。“让人感动!”“震撼!”“传承劳模精神有了生动的教材。”许多参观者边参观边发出感叹。
实景演出
让劳模的形象鲜活起来
进入展厅,闻名全国的“马恒昌小组”号召全国工人阶级开展抗美援朝劳动竞赛的演出正在进行。沾满油泥的双手、激情澎湃的对白,将观众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51年1月29日,“马恒昌小组”的公开信在《工人日报》上发表,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61%。
从马恒昌的展位向前,是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铸造者焦百顺的展位,电影《国徽》真实地再现了那段让沈阳人骄傲和自豪的场景。在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的展位上,一场生动的表演正在进行。“那十来斤重的大平板锹,三秒铲一锹煤,连铲280锹不能停,男同志都吃力,没想到你们这几个小姑娘,苦练三个月,愣是把这大锹耍得跟飞似的,这下我算是服了!”“毛主席都说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照样做得到!”演员们对话精彩,活灵活现。观众看了这种实景演出,连呼“太有感染力了,好看!”看完表演,同样作为女司机的杨丽丽说:“田桂英是女性楷模,我太理解她的不容易了。刚做公交车驾驶员时,很多人跟我说,这个你干不了,很多大小伙子干仨月就坚持不下来了。公交车司机特别累,起早贪黑,而且找对象还挺困难。”长相清秀的杨丽丽,是沈阳客运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公共汽车分公司210路驾驶员,今年获得了辽宁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她目光炯炯有神,坚定有力地说:“我做到了,而且一干就是12年!”
沈阳广播电视台导演朱旭说:“这次主题展览改变了以往那种‘我讲你听’的传统讲解方式,通过这种实景演出的打造,让劳模的形象鲜活起来、丰满起来,把他们的精神内涵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大家沉浸在展览当中,从而讲好劳模故事、沈阳故事、英雄城市的故事。”
情景再现
和这些平凡英雄对话
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到电缆行业的“土专家”张甲禄,再到轧钢领域革新专家王延隆……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为观众呈现了沈阳在“一五”时期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在当时,全国156个重点项目当中,有6个项目落在沈阳,这些沈阳的劳动模范为“一五”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在这种劳模精神的带动和鼓舞下,沈阳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和主人翁精神,以一座城市的力量,撑起了支援三线建设的半壁江山。
在新中国建设的前30年里,沈阳市向全国输送了近40万中高级人才,提供机床20多万台、变压器2亿多千伏安、冶金设备60多亿元,是国家投资的3倍。
在吴家柱、林海丰、吴大有三个人的带头发起下,一个对后来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组织——职工技协在沈阳诞生了。在展馆现场,评书演员以评书的形式,再现了这个场景。观众一边听评书,一边看职工技协的成员在吴家柱的家里研究技术难题的场景雕像。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他们几个人饿了就用开水冲酱油充饥,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他们发起的职工技术协作活动也被誉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如星星之火,从沈阳燃遍全国,沈阳也成为当之无愧的职工技协的发源地。
李素文、王凤恩、安静娴、李薰、师昌绪、葛庭燧……一座座雕像就是一座座丰碑,拼接成一段难忘的激情岁月。近距离地观看展柜中珍贵的文物,仿佛是穿越时空和这些平凡英雄对话。展馆解说员于淼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老一代劳动模范可以说宵衣旰食,为共和国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为沈阳的发展挂满了骄傲的勋章。我们参与展览解说之后,越深入了解这些劳模,就越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好像他们都在注视着我、鼓励着我。我有责任把他们的故事讲给观众们听。”
劳模精神
彰显英雄城市本色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铸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强调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沈阳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这里培育出来的劳模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进一步挖掘劳模故事,整理劳模历史,弘扬劳模精神,就成为举办这次活动的初心与缘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的赵国有、马恒昌为代表的劳模,为恢复生产作出了历史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顾客贴心人”李素文、“工人工程师”王凤恩为代表的劳模,为实现国家“一五”“二五”建设目标发挥了榜样作用。改革开放后,以“八十年代新孟泰”张成哲、勇于改革的企业家赵希友为代表的劳模,成为推动改革、扩大开放,迎接市场经济挑战的时代先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洪家光、王刚、方文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展示了当代工人阶级解放思想、勇于创造、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为国家建工厂,为大国筑重器,为城市建设洒汗水,为人民群众献真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沈阳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英雄城市的底色。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举办这次展览,就是要通过展示他们的事迹,记录沈阳工人阶级创新创造的光辉历史,从而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守正创新
让劳模精神在英雄城市薪火相传
朱旭说:“这些劳动模范无一不是沈阳人勇立潮头天性和精工细作品性的杰出代表。这次主题展览,正是通过演员实景演出、评书表演、短视频等不同形式,沉浸式地讲述了馆内117位劳动模范和2个先进集体的感人故事,讴歌了广大劳模的奋斗精神,展示他们在沈阳振兴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从中也折射出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
当天,杨建华、李志强、王清涛、安亮等众多沈阳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来到现场,用各种方式把自己对劳模精神的感悟生动地分享给观众。从老一代的艰苦奋斗,到新时代的守正创新,诠释了劳模精神、英雄精神在沈阳这座英雄城市中的薪火相传。
全国劳动模范杨建华今年已经70岁了,他特意从家里赶来,参观展览。他站在自己的展板前,向观众介绍自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攻关过程。“现在全市上下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总工会、沈阳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这次展览,结合沈阳正在开展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我感觉特别有意义。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工人、老劳模,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传承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成为我们英雄城市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杨建华说。
全国劳动模范、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大东工厂车身车间返修段工段长安亮一身工装,干净整洁,年轻有活力,他接过话茬说:“就是因为杨师傅他们这些老一代劳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鼓舞和推动着我们年轻人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也会把这种精神传给徒弟,一代一代把它传承下去,让劳模精神在我们这座城市扎根。”
这次展览,受到劳模和观众的热捧,传播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这次‘劳模精神与沈阳’主题展览将持续到12月底。同时利用融媒体平台、VR展演等技术手段,开展展览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部队、进社区‘五进’活动,让展览走出展馆,走近群众。我们通过大力挖掘沈阳城市的英雄历史,讲述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让崇尚英雄、尊重楷模、争当劳模成为全市人民的价值共识,进一步凝心聚力,鼓舞沈阳广大干部职工在沈阳振兴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蒋阳表示:“工会要充分利用沈阳劳模纪念馆这个平台,弘扬劳模精神,赞颂英雄城市,汇聚推动时代发展的正能量,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展览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点至16点。预约电话:2256588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