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贝勒神庙是杰出的古代建筑,也是古埃及法老文明的象征,其位于今天埃及阿斯旺南部大约280公里处。阿斯旺所在的区域,古称努比亚。努比亚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大约公元前25年希腊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的著作中,指的是从位于阿斯旺的尼罗河第一瀑布向南,直至第四瀑布,及沿岸沙漠的广大区域。

传统上,努比亚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地理区域,各有独特的气候和地形。下努比亚,如今大都属于埃及领土,包括第一瀑布至第二瀑布之间的区域。上努比亚,如今属于苏丹,从第二瀑布延伸至第四瀑布。

到公元前3050年左右,埃及的南征就至少远至第二瀑布。当时,尼罗河两岸要比现在湿润一些,下努比亚和上努比亚都有大量人口居住。到公元前2500年,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撒哈拉地区的水源枯竭,下努比亚只有零星的游牧部落,而上努比亚的土地相对肥沃,其独特的文明得以继续发展。

努比亚历来就是南边非洲心脏地区文明和北边埃及和地中海文明之间的桥梁。因此,努比亚文明同时借鉴了南边的非洲文化和北边的埃及、希腊和罗马文化。不过,努比亚还是受埃及的影响最大,因为地理位置更近。努比亚和埃及的地形相似,而且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有了军事和政治接触。

事实上,从埃及与努比亚的关系中可以窥见埃及的兴衰。强大的法老领导统一的埃及之时,埃及的影响力就会延伸至努比亚;埃及衰弱之时,其南部边界就止于阿斯旺。

努比亚是诸多商品的重要来源,例如象牙、木材、皮革、熏香,以及猴子和长颈鹿等动物。努比亚还出产黄金、花岗岩和闪长岩。努比亚的金矿非常丰富,而埃及法老酷爱黄金,所以十分重视努比亚。

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070年),多位法老在努比亚修建了礼拜堂和神庙,供奉埃及法老和诸神。这些庙宇对于同化努比亚人非常重要,目的是确保他们效忠法老——神在人间的化身。阿布辛贝勒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是努比亚地区最宏大的庙宇,生动展现了埃及帝国的权势和财富。

实际上阿布辛贝勒有一大一小两座神庙,大的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为其本人,以及拉·哈拉胡提、阿蒙-拉和普塔这三位大神而建,小的是为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奈菲尔塔莉,以及女神哈索尔而建。

这两座神庙都是在俯瞰尼罗河的悬崖上凿建而成,大神庙进深60米,门口巨型雕像高21米,耗时约30年。小神庙规模小得多,高约10米。随着新王国衰落,神庙无人问津,风沙一埋就是几千年。

古努比亚为西方文明所知,是在19世纪。阿布辛贝勒最早见载于瑞士人布尔克哈特1813年的手稿,他怀疑沙漠里掩埋着一座巨大的庙宇。第一个清理阿布辛贝勒的欧洲人是意大利人贝尔佐尼,他在1817年发现了阿布辛贝勒大神庙的入口。

几千年来,沙漠掩埋保护了勒努比亚的遗迹,而由于地处偏僻,现代文明也没有对这些遗迹造成严重破坏,尽管一些神庙被基督徒改造成了教堂。

下努比亚的神庙和教堂第一次面临威胁是在1902年,当时的埃及政府在阿斯旺建了一座“低坝”,从而在南边形成一个水库。这座“低坝”又在1912年和1936年重建,随着每一次建设后水位上升,受破坏的遗迹数量越来越多。当时的埃及文物部门就启动了保护项目,以应对水浸威胁。

1907年,考古学家开始对努比亚进行科学调查和发掘,在努比亚掀起考古热潮。然而,这股热潮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就遇到了麻烦,因为埃及政府宣布要在阿斯旺建“高坝”(相对于之前建的“低坝”而言)。

高坝用岩石砌成,长3600米,宽40米,高出海平面104米。高坝形成的人工湖取名为纳赛尔湖,长500公里,南岸超越第二瀑布,宽25公里。

阿斯旺高坝1960年动工,1964年完工,是埃及最成功的国家工程之一。高坝建成后,以往每年淹没土地的尼罗河水得到有效利用。埃及历史上尼罗河水或泛滥成灾,或水位过低引发旱灾的现象再也见不着了, 埃及人的命运现在不再由尼罗河神主宰,而是由自己掌握了。此外,高坝还为尼罗河两岸的村落供电,实在是消灾造福的项目。当然,以上是埃及政府的官方口径,高坝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近年来已越来越受审视,不过当年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高坝一旦建成,湖区文物遗迹将无一幸免。

包括阿布辛贝勒神庙在内的诸多遗迹不幸就要面临这样的命运。埃及政府意识到,单靠自己无力抢救这些遗迹,于是求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也是教科文组织1954年成立后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求助。该组织认为,下努比亚的遗迹是宝贵独特的人类遗产,值得国际社会施以援手。

1960年3月8日,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开会,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任何关心人类遗产的人提供资金或技术援助。消息一出,反响热烈。

首先,世界各地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争分夺秒记录下努比亚遗迹,随后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和保护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整体搬迁阿布辛贝勒神庙,避免神庙被纳赛尔湖淹没。这项工程耗时5年,耗资4200万美元。得益于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宣传,世界各地的富豪慷慨解囊,甚至许多国家的小朋友把零花钱都捐了出来,堪称全球总动员。

最终,阿布辛贝勒大神庙被切割成807块,小神庙被切割成225块,重量从3吨到20吨不等,然后运到附近高地,按照原貌组装在人工山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项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没有全球合作,是不可想象的,以下是当时留下来的画面:

我们来看搬迁之前和之后的对照图:

如今,阿布辛贝勒神庙已经成为埃及旅游必打卡景点之一,其壮观不减当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科文组织成功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也促使其他国家申请保护本国的遗迹,例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希腊的雅典卫城,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等,总而言之,人类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