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四个大岛和六千个小岛组成。由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日本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平均每三年就会爆发一次危害性较大的地震。对日本人来说,地震已是家常便饭。不过光有地震,可能略显单调,除了地震之外,困扰日本人的还有火山和台风。日本拥有全世界十分之一的火山,其中被日本人称作“圣岳”的富士山,就是一座标准的活火山。日本的火山,属于全年不定时喷发,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和火山地震相比,台风则显得比较规律,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但仍有四五个月时间。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就迫使日本不得不寻找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解决之道,日本人集中全国智慧,绞尽脑汁,只想到了一个,那就是对外扩张。上千年来,日本人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的入侵亚洲大陆上的国家,向世人展示了他们不想再做岛国的毅力与恒心。结果毫无悬念,都以失败告终。历次侵略战争中,日本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是在20世纪初。当时日本已经吞并了整个朝鲜半岛,并且日韩合并条约,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承认。吃下半岛之后,如果日本选择低调做人,没准真能脱离岛国命运,但日本野心膨胀,又去招惹其他国家,结果前功尽弃,又被赶回了小岛。不过日本吞并韩国,也不是毫无收获,战争失败后,虽然领土全部吐了出来,但日本人却收获了一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便萌生了一个,把日本和韩国,进而和亚洲大陆连为一体的想法。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到1920年代,日本人终于付诸了行动,制定了一份修建对马跨海工程的计划。这份计划的设想是,建设一座连接日韩的跨海工程,起点是日本唐津,终点是韩国釜山,途经对马海峡附近的两座小岛,即壹岐岛和对马岛。这份计划在当时,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过现在提起,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日本人的想法是,待时机成熟,即上马这项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人所谓的时机成熟,一是技术难题被攻克之后,第二就是吞并中国之后,因为建设这样一座耗资巨大的工程,只连接韩国,实在没什么油水,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和亚洲大陆相连。结果还没等到技术成熟,日本就被赶回了小岛,修建跨海工程的计划,也就随之搁浅。直到1980年代,连接本州和九州的关门海峡大桥,以及连接本州和四国的濑户大桥完工之后,日本又燃起了修建日韩跨海工程的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日本一家著名建筑企业,便顺势提出了修建亚洲大陆公路的构想,具体的计划是,在海底架设支架,将圆筒形的隧道管安装在50米深的海底处,然后再修建五座人工岛,作为隧道换气之用。计划提出后,也得到了日韩两国高层的支持,1990年代的韩国总统访日,以及日本首相访韩,都对海底隧道方案表示了支持。但本世纪以来,随着日韩两国各种历史分歧的不断扩大,以及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这项日本人计划了百年的工程,至今仍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