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拯救中国的只有三个人”,这是袁世凯离世之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究竟是谁?能够获得袁世凯如此的肯定?又是为何这三个人没能成功的将中国拯救?
袁世凯口中所说的三个人便是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
我们先来说段祺瑞,段祺瑞于1865年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从小段祺瑞就生活在一个极其贫困的环境中,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段祺瑞在很小的时候就外出讨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段祺瑞经人推荐来到当时的讲武堂学习,很快段祺瑞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炮科知识。
因为段祺瑞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很快就会获得了公费外出德国留学的名额。
在学成回国之后,段祺瑞开始来到袁世凯的身边工作。
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很快就在当时的政坛中崭露头角,成为袁世凯身边的红人。
当年在中国各个革命人士的努力下,成功地推翻了大清王朝的统治。
此时袁世凯想要称帝的野心才表露出来,段祺瑞在得知情况后立刻出面阻拦,最终导致袁世凯称帝的美梦因此破灭。
从这两点看,段祺瑞是一个思想先进的皖系军阀,可是接下来段祺瑞又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三一八惨案等多个案件。
这也造成历史上对段祺瑞褒贬不一,有人说段祺瑞的功大于过,也有人说段祺瑞过大于功。
无论如何,段祺瑞能成为军阀的领军人物,说明他的实力不容小觑,并且手中还掌握着实实在在的兵权,可谓是一个能力极强的领导人。
其次是黎元洪,黎元洪于186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府。
和段祺瑞比起来,黎元洪是一个颇有文学素养的人,从黎元洪留下来的诗句和文学作品就能看出来。
当年武昌起义之后,因为国内革命的需要,黎元洪作为最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被众人推选为湖北都督。
在黎元洪的治理下,湖北省无论是农业还是商业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在当地也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上个世纪初,在孙中山等人的带领下,我国成功地将伫立在历史上多年的大清朝推翻。
众人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大总统选出来之后,急需要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来担任副总统。
此时许多人提议由黎元洪来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在众人的推崇下,黎元洪成为副总统。
溥仪等人离开皇宫之后,袁世凯接住溥仪的接力棒,打算排除众人的非议自立为帝。
袁世凯知道,黎元洪将是他称帝路上最大的障碍,于是通过各种手段将黎元洪调到北京瀛台。
刚一到北京瀛台,黎元洪就被袁世凯提前安排在瀛台的士兵们软禁起来,并且削去了黎元洪身上所有的职位。
袁世凯去世之后,黎元洪又出来担任大总统,但是当时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
这就导致黎元洪在政府中只有虚职,而并没有实权,没有了军权的黎元洪就像是一个纸老虎一样,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最后一个是徐世昌,徐世昌从小的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在科举考试中也是成功地拔得头衔,最终来到朝廷中工作。
刚刚来到朝廷中,徐世昌最为敬佩的就是当时的袁世凯,两人总是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
在维新变法开展之后,徐世昌和袁世凯两人打算接住朝廷中党羽的力量除掉慈禧。
可是在经过思考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一是因为慈禧身边的防备非常森严,想要接近慈禧的难度很大。
第二徐世昌和袁世凯将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的身上,在经过斟酌之后,两人一直认为光绪皇帝的力量太为薄弱。
衡量之下,最终徐世昌和袁世凯两人决定出卖光绪帝,这也就导致光绪帝被慈禧软禁起来。
在这之后,徐世昌也受到慈禧的重视,使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
在东北时,徐世昌的势力达到巅峰,一时间甚至成为超越袁世凯的人物之一。
不过徐世昌的手中却不掌握兵权,最终也是被其他势力排除在外,导致徐世昌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得不佩服袁世凯的眼光,这三个人都有改变中国命运的能力,但是由于历史脉络中的种种原因,导致这三个人陆续退出历史的舞台。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三人也都是乱世时期的大英雄,在我国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