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布的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背景很特殊,是在全国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近期呈增加趋势时出台的。在疫情呈上升趋势时出台放松管控的政策,至少说明以下四点:
1.现在主要矛盾已经从疫情开始缓慢向经济和开放转变。
2.放松防控、恢复人员交流和经济发展是一个趋势,不会因短期疫情反弹而改变。
3.今后的抗疫政策可能保持在一个可控的、低位的、低成本的态势下运行,不追求极致的清零,而是让抗疫成本和社会成本更加平衡合理。
4.随着新冠病毒对健康的冲击越来越小、恢复越来越快,对新冠疫情的管控正逐步向真正的自限性疾病发展。
在二十条中,主要是有两大经济逻辑,第一个逻辑是“卸包袱”,第二个逻辑是“促开放”。
先说说“卸包袱”。不判定密接的密接、不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高风险岗位人员隔离时间缩短等措施就是给地方政府卸包袱。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安全”,常常进行过度防疫,大幅增加了财政支出和人力支出,基层工作者苦不堪言,甚至造成了一些地方举债做核酸的乱象。这次“二十条”对隔离管控措施、风险区域划分、核酸范围进行了限制,就是主动为地方的疫情管控措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开销。特别是高风险岗位人员隔离时间缩短、由集中隔离变为居家监测,能让工作在高风险岗位的人员(闭环管理内的人员,通常是重要的物流、抗疫中心或枢纽)循环更快、工作量减轻,从而卸去他们肩上沉重工作压力的包袱。
再说说“促开放”。减少人员隔离管控时间、取消航班的熔断机制、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和体育团体进行闭环管理免隔离、缩短入境隔离等措施,可以减少入境的隔离麻烦、恢复和促进国内外人员、经济的交流,从而带动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商务谈判和经贸交流并不像简单的工作一样可以自始至终远程进行。商务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交流,从对方的形象、言谈举止、临场思维逻辑中能传递出很多复杂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重要的商务谈判大家一定要不远万里、坐在一起面对面进行的原因。只有面对面,才能对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有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通过远程视频方式所解决不了的。所以要开放跨国商务活动,必然要求减少人员交流的限制。
现今的世界局势正在不断复杂的变化,外部环境给我们的压力多过于内部环境。随着国外逐步放开疫情管控,人员交流频繁、经济复苏加速,我们面临着“被闭关锁国”的风险。
如果我们再不调整政策、仍以抗疫为主要矛盾,那么产业链迁出、经济下滑将可能抹平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
但是我们又不能像国外一样只顾经济、不顾人民的健康一放到底。所以在疫情呈上升期间的这个放松疫情管控的大胆尝试,也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在此初哥只希望各地方政府能明白这次疫情管控开放的深层次逻辑,就是要保证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发动机的地位、防止改革开放的成功被抗疫所抹平。
所以这次二十条措施也再次明确了开放人员流动、禁止层层加码,就是为了不束缚经济应有的活力。
但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些问题要明确,就是国内跨区域人员流动的具体措施要明确,不能对外区域的低风险和无风险人员进入本区域搞限制和加码。
国内要搞统一大市场,就不能搞垮区域人员的防控区别对待,对本区域内人员流动放松、跨区域仍然严格限制。无论从商务活动的流动、还是从人才流动、旅游流动当面说,如果不放松跨区域的流动,依然会对经济的活动造成很大的限制和困扰。
我觉得跨区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必须形成统一的标准,对外区域的低风险和无风险地区的人员流入,必须和本区域统一对待,不能搞歧视、不能搞加码、不能搞随意限制和隔离。
同时国家部门要对跨区域的非正常限制和层层加码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要严格查处、责任清晰、对责任人要一追到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