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章头部

01

无论古今中外,人与人的感情都是最复杂的。

有人说,爱情的美好在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人说,最美好的爱情是深埋于心底的爱之永恒。

爱而不得,才称之为经典、永恒。

黄磊刘若英的《似水年华》就诠释了这样一种爱而不得的永恒。

文,是在古镇修补古书的文艺男青年,英,是从宝岛台湾来大陆采风的文艺女青年,相遇在了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他们“在人生的定局之后,找到另一个自己。”因为,文,有个青梅竹马的女友,英,有个相伴多年的未婚夫,

一番纠结、痛苦之后,他们最终分隔两岸,彼此错过。

廖一梅曾说: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了解。

有的时候觉得,一辈子能有一个懂自己的人,哪怕永不相见,哪怕咫尺天涯,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不为得到,不为占有,只因懂得,为无处安放的心找一处栖息之所,一如《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海莲·汉芙与弗兰克·德尔。

02

1949年10月,伦敦马克斯-科恩书店主管弗兰克·德尔收到一封来自伦敦的信。

写信的是热爱英国文学的美国女作家汉芙·海莲,因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一家书店可以买到珍贵的绝版书,便贸然写信求购。

弗兰克认真地为海莲挑好书,仔细折算并准备好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将书随信件寄到大洋彼岸。

从这一刻起,二十多年,他们足足写了100多封信。

他们聊购书,分享读书的体会,也聊些琐碎生活小事,林林总总,彼此鼓励。

二十年未曾谋面,只靠书信往来。海莲的开朗,弗兰克的幽默,他们因为对书的共同爱好,结下了一段跨越大洋的情缘。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知己,称呼从“汉芙小姐“,到”亲爱的海莲“,署名从”FPD“到”爱你的弗兰克“。

在一封信中,海莲感慨:“唉,这下子你该明白了吧,弗兰克,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人只剩你一个了。”

海莲一直想去英国看看这家书店,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成行。

然而,我想,要去总是有办法的,之所以没去,恐怕更多的是想保留心中的那一份美好吧。

很好奇,如果海莲去了伦敦,见到了弗兰克,他们的感情会发展成怎样的呢?

但是,命运没有给他们“如果“。

1969年1月,许久未收到弗兰克回信的海莲收到一封蓝色航空信,信中告知,弗兰克因患急性盲肠炎,不幸去世。

二十年的相知,未能见上一面,却已阴阳相隔。海莲整夜未眠。

若干年后,海莲终于来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在《重返查令十字街84号》中,海莲说:

我开始走回楼下,心里想着一个人,现在已经死了。

我和他通了这么多年的信。楼梯下到一半,我把手放在橡木扶手上,默默对他说:‘怎么样,弗兰克?我终于到了这里。

03

在电影版《查令十字街84号》中有一个细节,海莲的床头放着一张英俊的空军照片,那是她在二战中死去的男友。

而弗兰克,他有一个和他风雨共度的妻子,两个调皮的女儿,这才是他所爱的人。

海莲和弗兰克彼此欣赏了二十年,费尽了一生光阴。

他们的感情适可而止,这份情感恰恰在友情以上一点点的位置,却被努力控制,并未越线。

我喜欢你,与你无关,却因为你,我的人生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便已足够。

他们因书而起的相知、相惜和若有若无的情愫成为了永恒。

这样的结局既令人遗憾,又令人仰视。

之后,海莲征得弗兰克妻子的同意,把自己和弗兰克来往的信件加以编选,出版了《查令十字街84号》。

书中,海莲与弗兰克之间关于书籍、精神世界的探讨,以及他们之间在生活中的故事与变迁,引人入胜。

这部书足足畅销五十年,并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爱书人当之无愧

“必读书”,被奉为“爱书人圣经”,并两度被改编成电影、了舞台剧。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因为海莲的这句话,伦敦查令十字街成了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的朝圣地。

这本书之所以被喜爱,是因为它提供

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幻想,关于从前,关于爱情和友情,关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

在现实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你感觉焦虑和疲惫,或者感情世界倍感迷茫,建议你读读《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

能让你在苟且的生活中,找到初心,眺望诗和远方。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