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这篇文章,继续来讲《自控力》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

麦格尼格尔的在《自控力》一书中提到,大脑的奖励系统有两大秘密武器——胡萝卜和大棒。是的,你没听错。中国父母们口中经常提到的俗语,竟然被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写在了他的著作里。

麦格尼格尔博士说,大脑中有一部分区域会预见快感和计划行动,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会刺激这些区域。当这些区域充满多巴胺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强烈的欲望,想要得到奖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胡萝卜”。奖励系统还有第2个武器——“大棒”。当大脑的奖励系统释放多巴胺的时候,同样也向大脑的压力区域发出了信号,刺激了压力荷尔蒙的释放。产生的结果是,当你期待目标的同时,不论这个期待是正向积极的,还是放纵消极的,都会感到焦虑。

麦格尼格尔博士告诉我们,这两大武器能够消磨人的意志力,让人屈服于欲望。但如果你能驾驭这两大武器,便可帮助我们提升自控能力。那么如何做呢?今天就来好好分析一下。

一、关于自控的错觉: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欲劫无度

一、关于自控的错觉: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欲劫无度

案例

A同学很爱玩手机游戏,常常因为玩游戏耽误了写作业。当被问道:“玩很久的游戏之后,你会感觉到很开心满足吗?”他答道:“其实不是,我会觉得有点懊悔。”

“那玩多久,你会觉得很开心呢?”

他答道:“能控制自己不玩游戏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开心。”

案例

B女士是个购物狂。每次不开心或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就想着去购物,但回家的途中又很懊恼,感觉有些东西买的不划算,花了很多钱。后来她发现把所有的信用支付全部停掉,仅仅去逛街,享受逛街的过程,回家的时候反而会更愉悦。

这种情况,你是否也会有呢?

案例

一群有暴饮暴食习惯的人受邀参加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让测试者放慢进食速度,细细品尝那些曾让他们产生强烈渴望的食物。出人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暴食者都反馈,食物看起来、闻上去比吃起来的感觉要好很多。每个人吃下去的东西,都比平常要明显少。

这些案例说明,我们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欲劫无度。那为什么还会经常出现失控的行为呢?

在《自控力》这本书中,麦格尼格尔说,大脑常常会误把“渴望”的感觉当作“快乐”的保证。因为渴望得到奖励,大脑中的多巴胺让我们不停地追求那些并不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请注意,这只是大脑的一个信号bug,是大脑犯的一个错误。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渴望的奖励不过是假象,才能够跳出欲望的圈套。

二、关于自控的真相:有压力才有动力?错,压力可能让你更失控

二、关于自控的真相:有压力才有动力?错,压力可能让你更失控

遇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我们常常勉励自己,“加油!有压力才有动力。”

但是研究发现,过度的压力、焦虑、罪恶感带来的情绪低落会使人屈服,而且是以令人吃惊的方式让人屈服,对欲望妥协。比如,令人恐惧的吸烟警示会让烟民们更渴望香烟,经济危机会让人更想购物,晚间新闻的灾难消息会让人吃得更多。

这些看起来完全不符合常理,但是很遗憾,人性就是这样。

为什么压力会让我们更失控呢?《自控力》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我在“心理学著作《自控力》,其实是一本父母与青春期孩子对话的工具书”一文中详细分析了过度的压力并不能帮助人发展自控能力,反而会产生诸如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这样的应激反应。

因为,大脑对压力的解读是“面临危险”。这个时候,大脑不仅仅会通过应激反应保护人的生命,还会想办法维持人的情绪,指引我们做一些“它觉得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情。

于是,大脑进入寻找奖励的状态。爱吃糖减压的人,当遇到学业压力或者工作受到批评时,他大脑中的奖励系统会被激活,这让他们强烈渴望糖;爱喝咖啡的人,熬夜的时候会严重依赖咖啡。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这本书中提到,斯坦福大学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学生对披萨、薯条、咖啡,甚至香烟的需求都会大幅增加。

当你面对压力时,你面前的所有诱惑都会更有诱惑力。

三、3步走,教你轻松驾驭大脑的奖励系统

三、3步走,教你轻松驾驭大脑的奖励系统

大脑很容易犯错,压力会让我们失控。但乐观的是,麦格尼格尔告诉我们,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真相,巧用大脑的奖励系统,依然能够跳出欲望的圈套。具体该怎么做呢?

1、教孩子区分真实奖励和虚假奖励

想得到“胡萝卜”,这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机制。它和远离危险一样,都是人性本能。只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奖励承诺(胡萝卜)都会带给我们快乐。

那些诱发我们过度消费、暴饮暴食、磨蹭拖延的奖励承诺会让我们精力分散、玩物丧志,甚至形成成瘾型人格。你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但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最终你会陷于不满、失望、羞愧、疲惫、恶心的情绪当中。久而久之,整个人的意志力都会坍塌、崩溃。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人们注意到一些奖励的承诺不过是假象时,魔咒就解开了。

很多时候,我们做得不够好,是因为我们不懂,任由自己被感觉和情绪左右。当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认识到大脑运作的原理,就会变得更加理智。

当我们想要放纵自己的时候,先想一想:“这只是大脑的一个错误信号,你确定要进这个圈套吗?它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你会更痛苦喔,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同样是“胡萝卜”,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有益的胡萝卜。比如那些可以给你生活带来积极意义的奖励,为自己树立一个正向、积极的目标。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一味地克制自己。这并不是培养自控力的好方式。有些吃薯片上瘾的人,懊恼自己吃得太多时,会愤怒地把所有的薯片都扔出去。晚上不睡觉也要看电视的人,会干脆把电线直接拔掉。你们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并没有。

这种情况下,人在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会令人更加焦虑。

我们可以接纳一些小小的放纵。如何衡量尺度呢?3个衡量标准分享给你。(1)确认这些小放纵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心情的;(2)是不至于让自己事后懊恼的;(3)也不至于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薯片成瘾,我们可不可以在购买的时候,把大包换成小包,或者少买几包,不囤货?

给成瘾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比完全压制欲望,效果要好得多。

2、跟孩子做一个测试:觉察真正能带给自己快乐的到底是什么?

前面我们提到B女士是个购物狂。在研究人员的引导下,她认真觉察了自己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的心情。她发现前往购物中心的过程是最兴奋的,那种兴奋正是驱使她购物的“胡萝卜”。 逛街的过程也很愉悦,但没有最开始那么兴奋。当她开始排队买单的时候,会隐约感到焦虑。这种感觉有可能是因为排队让她很不耐烦,也有可能是因为花了很多钱。当她从购物中心返回家的路上,她已经远没有去的时候那么兴奋了。

经过这样一番仔细剖析,研究人员建议她暂且不要去改变用逛街解压的习惯,只是在每次购物的时候管好自己的钱包。比如取消一切信用支付方式。令人惊讶的是,在B女士打定主意只逛街不买东西之后,她从购物中心回家的时候,远比她之前更快乐。

运用到孩子身上,我们来看看怎么解决孩子玩游戏的问题。

你之所以会受到诱惑,是因为大脑告诉你,这会让你快乐。那么请让孩子觉察一下,一想到玩游戏,你是什么感觉?期待、希望、兴奋、焦虑、流口水……

然后允许孩子接受诱惑,开始玩游戏。1个小时后,问一问孩子:和你之前的期待比起来,现在感觉怎么样?你感到满足感吗?10分满分,可以打几分?会有焦虑感吗?10分满分,可以打几分?

就这样,每隔1小时再问一次,直到孩子太累了,不想玩游戏了,或者直到父母叫停游戏。隔天,父母跟孩子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时,分析孩子感觉的变化。

麦格尼格尔博士告诉我们,进行这项实验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结果。一类人会发现,当他们开始关注自己放纵的感受时会发现,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多东西。另外一类人发现,这种体验完全无法让他们满足。这就暴露了奖励的承诺和实际的体验之间是有差别的。当你解读到这一层,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情况,他们都会意识到无节制地玩电脑游戏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在上文提到的A同学就是我儿子。纵然是个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他也会得空找手机玩游戏。也有过控制不住自己,熬夜玩的时候。但他仔细觉察自己的感觉之后,告诉我:“能控制自己不玩游戏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开心。”

3、学会选择有效的解压方式,避开无效解压的坑

前面我们提到,压力之下,我们会变得失控。那要自控,首先我们得懂得给自己减压。减压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人们会发现,有些方式会让人越减越压。比如赌博、购物、抽烟、喝酒、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等。人们在这些行为之后,常常会感觉很懊悔。原先的压力没解决,又因为不当行为催生出新的压力。

如何甄别哪些是有效解压方式,哪些是无效解压方式呢?《自控力》一书中说,真正能缓解压力的不是释放多巴胺或依赖奖励的承诺,而是增加大脑中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比如血清素、y-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这些物质会让大脑不再对压力产生反应,减少身体里的压力荷尔蒙,从而产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应。

那么,哪些方式会让我们的大脑增加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呢?以下几项供参考。

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

阅读、听音乐;

与家人朋友相处;

按摩;

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

培养有创意的爱好等。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控力》这本书,我已经写了6篇读书心得了。经典的书,的确值得一读再读,仔细地读。大约10年前,我也草草翻过《自控力》这本书。那时候工作节奏被动拉满,孩子也还小,读起来好像不能戳中我的痛点。但是现在,我的时间管理更多要靠自律,孩子的成长也开始面临自律的问题。再读这本书,觉得受益匪浅。

人生不同的阶段,读同一本书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或许五六十岁面临退休的我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理解得更通透。寻着书本的指引,我能更好地管理饮食,积极运动,用热爱抵抗岁月漫长。

我是魔斯妈妈,也是育儿界的积极践行者。我用码字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历程。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