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闭门会上,一些业内投资人聊到造车新势力的走势,关于未来谁能走到最后,彼此的名单并不统一,但谈及谁会大概率的掉队,甚至有可能从行业名录里消失,大家给出的名字都十分小心——小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讲,小鹏技术不错、产品尚可,也有何小鹏本身的成就背书,更何况背后还有做啥成啥的雷军坐镇,这套班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一点不见小。

但随着新势力另外两个伙伴蔚来和理想的快马加鞭,以及问界、极氪、哪吒的异军突起(且不提比亚迪已然显露巨头之姿),就已让小鹏的原有江湖日益缩水。在最近的一个月交出“同比下降49.7%、环比下降39.8%”的失落成绩,并呈现连续4个月环比下跌态势,成为目前市场主要电动汽车品牌中唯一的坏消息。

官方将问题归因于产能和组织,私以为,可能真正的根由出在何小鹏并不了解小鹏。

小鹏不懂“选美”

一年前,孔二老师就曾与朋友聊到:相比较蔚来的服务和换电,以及理想的奶爸与尺寸,小鹏汽车并没能构筑出真正的竞争力与护城河。

诚然,孔二老师并不否认小鹏汽车在技术层面的领先与积淀。只不过,这份“努力”极具可替代性,且不说特斯拉在同赛道的厉兵秣马,若干车企和巨头都在智能化与无人驾驶领域攻城拔寨,在如此潮水一般的拉平效应中,小鹏汽车所谓技术谈资,只会泯然众矣。没有消费者会真的在乎98分和96分的区别,届时,市面上到处都是可以替代小鹏汽车的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自然无比重要。但不能将技术难点混淆为产品卖点。两者并不构成直接的必然关系,除非技术难点与产品卖点同出一点。

凯恩斯曾对市场博弈打过一个比喻,在一场选美赌局中,你想要成为最终的赢家,并不是要去押注你认为最美的那位女士,而是先要思考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谁最美,然后再选择下注

这也就是为何小鹏所高喊的“小鹏G9是50万内最好的电动SUV”无法成立,而李想更为荒诞的“理想L9是500万内最好的家用SUV”却能顺风顺水。

并非消费者不懂车,而是何小鹏所谓的“50万内最好”诠释的是一种个人视角,即“我自己认为谁最美”;而理想L9从产品设计及功能诠释的是大部分受众心中认为的最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回过头看,李想那句“一帮搞臭技术的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不知是不是也隔空在给何小鹏上课。

但这其实也都只是表象。本质上,是小鹏汽车向市场发出的符号并不清晰。注意,是符号,而非信号。原本小鹏汽车所冀望的符号之一是“技术”,但正如孔二老师前文所说,当所有车企和巨头都在发射技术这一符号时,小鹏汽车只会被淹没其中,除非天差地别,否则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

可以,小鹏汽车日益暴露的水土不服,基本就出在符不将符。

符号不当即逻辑不当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关于品牌符号的具体功用。

第一,产品蕴含消费价值,符号则揭示和强化这一价值。

第二,符号用来引导消费。因为符号的意义在于降低品牌的成本——被发现和被记住的成本。

第三,品牌符号需要具有“自明性”,即一望便知。因为解释意义“不在场”是品牌符号化过程的前提。

第四,每个人都在复制与相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此为尺,小鹏汽车从创立至今对品牌符号的构建都并不完整,甚至大部缺失。

就拿备受争议的名字来说。既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品牌,那么名字便不再只是名字,而是品牌符号的一部分。

汽车历史中以名字命名品牌的并不稀奇。丰田、保时捷、戴姆勒均是如此,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均是相关领域名列前茅的发明家或工程师,他们的名字本身在业内就是一种技术符号。

但何小鹏呢?作为企业家和创业者,他当然很成功,但很遗憾,只要小鹏汽车还以技术作为安身立命的核心谈资,那么从符号上,何小鹏就无法在公众层面与“科技”形成正向关联,即不具有“自明性”。同时,若小鹏汽车所蕴含的消费价值是科技,而何小鹏这一品牌符号却无法精准的揭示这一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产品上,既以科技为主打,那第一要义就是先要让消费者从外观到内饰的设计中看到“科技”。因为不同于智能手机,所谓的汽车科技往往都是要在长时间的跨度中才能体验到位。但汽车的销售环节恰恰决定了产品无法去进行长期体验,因此,电动汽车也好、智能汽车也罢,比以往的任何产品更迫切需要将“科技”呈现的更为直观和肉眼可见。

孔二老师认同何小鹏“汽车不需要那么多大屏”的观点,但至于更好的替代或设计方案,小鹏汽车却也没有给出一二。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标榜科技的奥迪身上,均不具备科技符号的自明性,揭示性与强化性更无从谈起。

诚如前文举的“选美”例子,品牌不能仅鼓吹自己所认为的科技,也必须解、诠释、再现大多数消费者心中所认为的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科技不在场”,即如上文所说,必须在长跨度的使用中才能透彻感知,科技的特性就是藏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既然对科技的解释无法在场,那么作为表现科技的“符号”就必须自明。

这一点理想和高合就理解的较为恰当,尽管孔二老师也认为它们所采用的科技并不领先,但它们却十分聪明的将科技符号做到了处处自明,让消费者心领神会。

因为消费者会自发“复制与相同的概念结合在一起的符号”。如果符号与科技概念做到了紧密结合,他们人们就会竞相复制。同理,如果品牌是主打舒适、越野或其他概念,那也要用匹配的符号与之结合。

为什么?

因为品牌作为符号的最初发射者,必须得确保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发生损耗和扭曲。

符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三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品牌作为发送者的“意图意义”,简单讲就是品牌设立符号的本意。再而是“文本意义”,因为任何品牌想要传播符号,必须依托具体的媒介,包括文字、图片、产品、媒体、视频等等,媒介不是符号过程的传送环节,而是直接影响符号文本的意义解读,如何精确掌控?小鹏汽车值得向另外两个伙伴蔚来和理想学习。

最后是作为公众及消费者的“解释意义”品牌可以通过预算直接控制部分媒介的解读,但却无法控制公众和消费者如何解释。而消费者的出发点往往就十分简单,无非就是“听名字+看产品”。任你小鹏汽车将符号本意树立的如何精妙绝伦,但落到公众和消费者的解释层面则灰头土脸,那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大劲、加那么多班,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符号的不良使用,就是对逻辑的不良使用。若逻辑不通,落实到市场和用户层面,就是不明所以与歧义割裂。

再好的市场,也无法支撑一个不符合逻辑的产品和品牌。

康德曾指出所有人类都具有统一的“先天综合判断”,简单讲就是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和本质性的问题,心理和潜意识里具有一把度量标准完全一致的“尺子”。而现在的问题就出在,小鹏的“产品+品牌”符号自说自话的另造了一套度量衡,而与受众普遍心里的尺子有所出入,甚至格格不入。

当符号可解释的层面小,所植入的心智和所获得的认同自然就小,这又岂能为品牌撑起大大的野心呢?一味的固执,只会赢得真正变小的市场。人只要一赌上气,就会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着千方百计的去气别人,而忘了这样也会耽误自己

当谁都不“符”,只好落得水土不“符”。

孔二老师:咨询公司创始人,资深科技营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