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上,柳传志讲了一件事:

在2000年,他参加央视的《对话》栏目,对话的核心人物是李书福。

李书福在台上说要做汽车,所有人都笑了。

“李书福是背着挎包给人照相出身的,后来做了一个摩托车公司。

他说要做汽车,底下的人连我在内都绝对不相信。”

于是,李书福获得了一个“疯子”称号。

“可今天,疯子买了沃尔沃,又成了奔驰大股东,真是给中国企业家长脸!是我看错了李书福”。

(李书福年轻时)

其实,李书福自小思维已经显出与众不同来。

还在上小学的年纪,他已经懂得利用暑假打工赚钱。

那时候能打什么工呢?给生产队放牛赚钱。

一天0.15元,一个多月的暑假,他能赚6~10元钱。

70年代的10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现在的2500元。

那时,一支铅笔才2分钱,一学期的书本费也才1.2元。

学费免费,他的钱,足可以供自己读书了。

真应了那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李书福,浙江台州人。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

60年代出生的他,正赶上国家困难物资短缺,每个农民家庭生活都不容易。

在这种环境生活的他,早早地就知道了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1982年,李书福高中毕业,19岁的他以3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

他没有去复读,从父母那里拿来120元,打算去台州城里开一家照相馆。

到台州他发现,这120块钱只能买一个便宜的照相机。

李书福头脑灵活,他把自行车当成移动照相馆,整天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去公园或者走街串巷,吆喝着给别人拍照。

想要赚钱,脸就不能小;想要生意好,嘴就不能懒,李书福见人就问人家照相吧。

赚钱的速度超乎想象地快,仅用半年时间,他就赚到了第一桶金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万—15万元左右)。

半年能赚这么多钱,已经彰显他的卓越经商能力。

这话可不是夸他,不久,他再次证明了自己拥有赚钱的能力。

李书福高中毕业,他知道洗相片用的定影液中有溴化银,只要用便宜的硫化钠就可以把银置换出来。

所以,他回收废定影液从中把银分离出来。

随后,他把这门技术用在废旧金属提炼上,开启一条新的赚钱之路。

他从金属垃圾中分离金银,并把分离出来的金银拿到杭州去卖。

这个属于一本万利,他关了照相馆拿出一万元专做这门生意。

很快他赚到了第二桶金。

但是,1983年国家颁布了《金银管理条例》,严厉打击买卖金银的投机倒把行为,李书福不得不停止这门“生意”。

(李书福)

那时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赚钱的机会多。

他发现台州生产冰箱所需配件的生意很好。

1984年,21岁的李书福和三个兄弟创立了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生产冰箱制冷的配件蒸发器。

后来,李书福不满足于只生产配件,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

进入和国企工厂的竞争赛道,竟然不输。来厂里拉货的车排着队等着出货。

到1989年5月,他生产的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

年仅26岁的李书福,成为千万富豪。

但他冰箱的事业,没有能持续经营下去。

1989年,国家颁布了新规。

按照当时的生产规则,他的冰箱厂没有被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就是说,他生产出来的冰箱没有“户口”,属于黑户,不能再销售。

他不得不停止生产,关停了冰箱厂。

古人曾说,成大事者,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关了冰箱厂后,他远赴深圳,进入深圳大学吸收知识去了。

不知老天是不是真的在帮他,这一去,又让他发现新的商机。

不知是不是因为会照相的缘故,李书福有着比别人敏锐的洞察力。

在深圳大学学习期间,闲逛时,在装修材料市场,他看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中国还没有工厂能做。

他立马终止学业,返回台州建装修材料工厂。

不知失败了几次,又重来几次,李书福终于生产出来中国第一张美铝曲板,成为全国第一家铝塑板生产厂商。

如今吉利装潢材料有限公司,已经20多年了,每年依然有上亿元的收入进账。

吉利”公司的名字由此而来。

截止1992年,李书福积累的原始财富已达数千万元。

(李书福)

到现在为止,李书福投资还没有输过。

他总是想到就去做,多少有点赌的成分。

李书福讲过他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我赌过钱,比方说赢了1块钱,全放下,变4块了,全放下,变8块了,再全放下,变16块。

有些人赢了1块钱,就收回5毛,他赢的钱明显比我少得多。

但我这种弄法,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一分也不剩。”

既然是赌,就不会总赢。

1988年,海南建省后,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一时间海南成了“淘金”之地,房地产产业逐年飙升。

1992年,国家批准洋浦设立经济开发区,更是掀起炒房热潮。

李书福也随之加入其中,正式进军房地产。

本以为狠赚一笔,没想到,房地产只是玩家炒起来的热闹。

表面的繁华,当玩家撤出,喧嚣过后留下一片狼藉。

李书福数千万的投资,收货的仅是一堆烂尾楼。

李书福第一次输的血本无归后,悄然退场,返回台州。

谈起这段经历,他说:

失败,这些都是实践的过程,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次失败,未来的车世界里,才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回到浙江的李书福,开始寻找新的行业。

1994年,李书福去了一趟美国。

看着发达国家大街上川流不息奔跑的汽车,他突然有了造车的念头。

一个照相的想造车,做梦,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书福周围的人这样认为。

但李书福可不管他人怎样说 ,有梦他是真去做。

只要他认准的事,说干就干。

在深圳读书的时候,他花6万元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牌轿车。

有了第一辆车后,更坚定了他造车的想法。

在他看来,造车有什么难的:

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

然而,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每个行业有自己的准入证。

和冰箱一样,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

李书福拿不到生产汽车的资质,他无法造车。

不被允许造车,李书福会放弃吗?如果那么容易放弃,那就不是李书福了。

“曲径通幽处”,直路走不通,那就走弯路。

(李书福)

他曾参观过一家摩托车生产厂的全过程,他觉得制造摩托车很简单。

而且,摩托车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他决定先建摩托车厂,他收购一家邮政国有摩托车厂。

1995年,李书福生产出中国第一辆嘉吉牌踏板摩托车。

产品上市后,大受欢迎。摩托车还出口到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

随后,李书福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买下浙江临海经济开发区800多亩沼泽地,投资建立摩托车生产厂。

1996年7月,李书福却告诉安聪慧“那块地我们要用来造车。”

安聪慧不解地问,“我们审批的不是摩托车厂吗?”

李书福神秘一笑:“如果我说是汽车,能被批下来吗?”

原来他对外说投资建立生产摩托车,实际上他是在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但因为他没有汽车生产许可证,明着建厂房,是不被允许的。

李书福通过朋友打听到,四川德阳监狱下属的一个已停产的汽车厂,有生产经营权,保留有汽车生产目录,不过只能生产轻型客车和两厢轿车。

李书福不管这些,赶赴德阳,与其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最初,李书福的造车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让李书福造车之路走了捷径。但所有的捷径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李书福也不例外。

在1996年奔驰刚刚发布新车后,李书福就买了几辆,拆了汽车,开始研究轿车的原理构造。

1997年,他又到一汽,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回来一一研究,最后照葫芦画瓢,自制了一款“奔驰280”。

李书福把这辆“奔驰车”开上街去,很拉风,甚至还有人打听这辆车的价格。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车吉利豪情终于下线。

这标志着李书福带着他的吉利车正式登陆中国汽车舞台。

梦想终于成为现实,李书福难掩兴奋地心情。

他为了庆祝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他精心策划了一场漂亮“下线仪式”。

为此他写了700多张邀请函,邀请政商各界人士参加。

但是大家知道他没有轿车许可证,他在法律边缘游走,不敢来。

结果,他在大饭店订了100桌酒席,来给他捧场的只有一位副省长。

只有一桌,空着99桌。

“我当时真想哭。”李书福说。

不过,副省长的到来还是给了李书福鼓励与勇气,副省长希望浙江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

1999年,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到吉利调研,李书福直言: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也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机会来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大幅降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逐步开放国内汽车市场。

而在加入世贸之前,2001年11月9日,李书福翘首企盼的汽车准入牌照,终于让他拿到了。

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这一天,李书福整整走了6年。

李书福说:

这个批文让我们制造汽车的梦想,真正插上了翅膀,开始腾飞了。

然而,李书福“腾飞”之路,并没有那么顺畅。

等待他的,又是一条艰辛难走的路。

“一个制造摩托车的,能造汽车?”曾经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在李书福推出吉利豪情车后,又推出一款吉利美日汽车,以价格低廉(3万多)打开了国内的车市场。

人们相信李书福真的能造车。

不过,最初打算”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要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的李书福,却因为这两款车都是模仿别人的车,让他和他的企业一直被诟病。

李书福因此心情抑郁。

有次醉酒后,他忍不住抱怨:

我不偷不抢,每天起早贪黑地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当然,抱怨归抱怨,李书福还是决定改变企业的形象。

在改变企业形象之前,他自身形象也在不断改变。

曾经不在意穿衣打扮,只选择舒适经济实惠的他,扔掉30元一件的衣服,开始穿上做工精致的西服,衣服颜色也不再是单一的藏青色,颜色款式经常变化。

接着,他开始改变企业的形象,用产品来提升品形象。

他请来意大利设计师设计一款跑车,2001年推出吉利美人豹,这款车被称为中国第一跑车。

售价9.99万,但因动力只有100马力,销售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

但是,提升品牌形象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李书福正努力让自己的吉利品牌摆脱低端形象。

此时,一个新的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底萌发。

2002年,在吉利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李书福说:

“大家做好准备,我们要去买沃尔沃。”

在场的员工听后,面面相觑,个个在心里说,老板疯了!

此时,吉利刚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一年卖不了几万辆车。

缺钱缺技术,还想收购世界汽车巨头沃尔沃,简直是在讲天书。

但李书福可没开玩笑,他说的是真的。

在2000年,他就认识到汽车是个全球化行业,

如果,技术上不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吉利是没有未来的。


必须并购一家有影响力、技术实力强大的老师来帮助吉利汽车

他分析了世界上有名的这些车企,目光锁住了沃尔沃,车型小,价格不高,技术过硬,品牌口碑好。

李书福开始为这一天的到来布局。

(李书福与卡梅伦)

2000年时,国家投资8个亿研发自动变速箱,结果失败了。

李书福把该团队的技术专家徐柄宽,高薪聘请到吉利来继续搞研发。

历经5年,吉利的三速自动变速箱研发成功。

2005年,在法国车展上,李书福用牡丹花装饰了一个特别大的展台。

红色跑车的车身上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中国的符号特别醒,让世界认识中国,认识吉利。

2006年打败华晨收购英国锰铜濒成第一大股东,该厂因生产国外影视剧中的伦敦黑色出租车,闻名世界。

2007年,中国版本的黑色出租车吉利英伦在合资工厂上海诞生。

同年,吉利耗时三年研发的CVVT发动机JL4G18正式投产。

随后搭载此款发动机的首款吉利帝豪EC718上市,大受欢迎,这意味着吉利有能力生产出高端产品。

吉利开始全方位战略转型,不再造4万元以下的汽车。

吉利还从日本、瑞典、韩国引进汽车的现代化设备。

2009年,吉利花2.57亿港元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提升了自身在变速箱技术上的竞争力。

李书福对英国猛铜和澳大利亚DSI的参股收购,帮助吉利实现了品牌升级。

被嘲”山寨“的吉利逐步摆脱这个标签,在自主品牌中开始展露头角。

李书福说,这些动作都是在“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的”。

而此时的李书福,身上背着上百亿的欠债:

银行贷款30多亿元,从香港资本市场调用资金20多亿元,配套商欠款60多亿元,总负债加起来超过100亿元。

想过有胆大的人,但没想过会有如此胆大的人。

李书福却认为:

“面对一片自由的天空,你的所有想象力都迸发出来了,它不是钱能够衡量的。


这种思想、激情和梦想,在战略价值上所带来的竞争力是超过一切的。”

在李书福精心筹谋之时,机会悄悄向他靠近。

2006年,福特亏损126亿美元。

为了应对亏损,福特CEO阿兰·穆拉利推出削减非核心品牌阿斯顿·马丁和捷豹、路虎的策略。

这个消息让李书福意识到,机会真的来了。

2007年6月,他成立了沃尔沃收购项目组。

然后给美国福特汽车总部写了封挂号信,表达吉利对收购沃尔沃的兴趣,署名李书福。

收到回复:“对不起,沃尔沃不卖。”

人家不卖,你以为他就放弃了。

李书福不,他笃定福特卖。

李书福去了趟英国,找汇丰银行借到一笔钱。然后直接去美国找福特公司高层。

可人家压根不知道李书福是谁,面都没让他见,更别提会谈了。

吃了闭门羹,李书福依旧没打退堂鼓。

你不知道我是谁没关系,我让你知道我是谁。

2008年1月,李书福接连两次在底特律参加车展,伺机寻找机会和福特CFO穆拉利对话。

穆拉利给了李书福30分钟时间会见时间。

穆拉利告诉李书福:

沃尔沃一年销售额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多亿元。

而吉利销量只有21.9万辆,国内排名第10,在国际上无名。

其实就是告诉李书福,你赶快死心吧,你还没有资格购买沃尔沃。

不过,李书福的执着给穆拉利留下深刻印象。

他承诺,只要福特卖,首先考虑李书福的吉利。

2008年3月,福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路虎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

这消息给李书福打了鸡血,他知道,自己拿下沃尔沃仅在咫尺。

此时,老天也站在了李书福这边。

2008年全球汽车市场紧缩,美国市场销量下滑了17%,但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却增长了10%。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13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中国市场给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增加了筹码。

李书福聘请罗斯柴尔德、德勤、富尔德等组成200多人谈判团队,准备资料重达几十公斤。

判团队将收购价格从60亿美元,压到35亿美元,再压最后的18亿美元,耗时长达两年时间。

(李书福与瑞典国王)

来到最后一个拦路虎——工会,这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棘手的难题。

早在2007年,中国一汽并购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最后因为工会功亏一篑。

2009年,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时又因为工会,40亿收购款打了水漂。

在比利时,李书福接受工会的最后检验。

沃尔沃工会成员问李书福:

“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尽管李书福预设了各种问题,这个问题还是让他有点出乎意外,他灵机一动说:

“I Love You。”

颇戏剧性地这个答案竟然征服了工会成员,工会主席当即拿出沃尔沃的厂徽,给李书福戴上。

李书福长舒了口气。

2010年8月2日,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在伦敦进行。

世界见证了一个成立仅12年的中国汽车公司,拿下了拥有86年历史的欧洲老牌汽车巨头。

李书福成为沃尔沃轿车公司全球董事长。李书福和吉利汽车由此扬名天下。

2010年,英国《每日电讯》将李书福评为影响未来汽车行业走势的人。

与他并列的有丰田总裁丰田章男,福特CEO兼总裁、菲亚特老板马尔基翁。

说起收购这事,李书福说了这样一句话:

世界上所有的奇迹的产生,往往都是在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的时候,它可能了,它实现了。

收购沃尔沃后,很多人不看好李书福能搞好沃尔沃。

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说,

“不能说福特搞不好,吉利就搞不好,美国人搞不好,中国人也搞不好,这个不一定。”

有数据显示,沃尔沃2011全球销量45万辆,2021年,沃尔沃全球销量达到了69.6万辆。

2022年6月份,沃尔沃汽车股价6.64美元,市值197.9亿美元。

相比收购花费的18亿美元,沃尔沃的市值足足增长了十倍。

吉利用资金拯救了沃尔沃,而沃尔沃则给吉利带来了技术和声誉。

曾经默默无名的吉利快速在汽车市场有了自己的地位。

其他的中高端品牌,销量大幅增长。

如今看来,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是一个疯狂又非常明智的选择。

除了收购沃尔沃,2017年吉利还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股份、英国莲花汽车51%股份。

2018年2月24日,吉利从二级市场购买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约90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而奔驰是戴姆勒集团的旗下品牌。

曾经梦想生产奔驰车的李书福,如今成了生产奔驰车的大股东。这个逆袭堪称惊艳!

此时李书福的野心露出来,他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汽车集团。

难怪有网友说,现在他买哪个车都不惊讶了,就看他想不想买。

除了在世界各地买买买车企,李书福也一直走在创新的前沿。

在2018年11月,他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飞行汽车等研究项目。

如果这一技术成为现实,现有的交通方式将会被颠覆,未来的出行变得方便不说,还会很有趣。

如今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车企。

2021年吉利全年营收达到1016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增长10.3%,营收再次突破千亿。

最近发布的2022年福布斯榜,李书福家族以1706亿人民币进入全球富豪榜第62位。

但他曾经表示“富豪榜很无聊!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是很不利。”

他有句名言“少谈点金钱,多谈点精神。”

如今汽车行业风起云涌,一批新型造车企业不断涌现。

这些车企有着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激进的研发理念,这给传统汽车厂带来一定的压力。

吉利集团这样的大规模的车企,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大。

针对这种情况有记者问李书福有没有压力,

他回答:

“我没有压力,真是没有压力,什么叫压力我不懂,因为我是农村来的。


你说我怕什么?失败了没有关系,回去种地、养鱼、养虾,对不对?


承包两亩地,一亩地种菜,一亩地种水稻,怕什么呢?有吃有喝。”

是啊!他从低处来,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来处。

当一个人不怕回到来处,就没有什么让他畏惧的事情。

或许正是因为这,给了李书福一往无前的勇气!让很多奇迹在他身上接二连三地出现。

李书福的故事还在继续,期待他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关注我@朱小鹿,阅读更多百万级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主业一门心思搞科研,副业用零碎时间写稿。
用动人的笔触,写出走心的真实故事。
关注我@朱小鹿。或者点赞、评论、私信我,互相探讨学习,一起努力蜕变,成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