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是生活,画家本身就在生活当中。”他深谙传统之道,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他的绘画语言有传统山水的皴擦点染,有古代水墨的枯湿浓淡,有大写意的简约含蓄,有西画的光影比例,有布局的虚实相生,在技法层面可谓已经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尹晶华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技法的重复和堆砌,出生于中原大地的他很早就建立起“技近乎道”和“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情歌》180cm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漠铁戈》200cmX2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和日丽》180cm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兴之路》100cmX5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音》180cmX19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150cmX13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秀丽云天》200cmX2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三七》125cmX12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血男儿战洪魔》136cmX13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衣重》180cm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稚子新鹏》200cmX2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虔诚》150cmX150cm

技道并进 大匠之风

——尹晶华的人物画及其学术价值研究

彭双龙

研究尹晶华的作品,不得不谈到人物画的历史,谈到人物画历史,又不得不放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大框架中去考察。中国人物画及不同画种长处于一身,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记载,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期就出现彩陶、岩画等,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到了汉代,人物画发展已基本成熟。谈到中国人物画,我们会想到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明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历史的经典之作给了后人很多借鉴与启示。尹晶华的人物画可谓既站在传统经典之上,又立于时代前沿之巅,既传达了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之理念,又反映了当代画家对造型观念之重视。研究尹晶华的人物画,不能简单的从人物画的独立视角来考察,而应该站在传统与当代、经典与时尚、学术与思想、本土与国际等大语境中来观照和考察。

与西方绘画的科学性相比,中国古代人物画更注重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象无形”等意境,虚无、阴阳的哲学观更使其审美偏离外在的“美”而热衷于对“内在气韵”和“文化意蕴”的追求。所以,中国古代人物画,大多比例不符,但寥寥几笔却又能传神写照。从题材方面来看,更是脱离实际、陈陈相因,表现的无非是林泉高致、隐士行吟、高人雅士等陈旧题材,而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照。随着西方绘画写实主义的影响,以及以林风眠、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近现代一批大家的探索和呼吁,当代人物画创作逐步走向新的高度。尹晶华的人物画创作,为当代水墨人物创作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与研究的重要范本,其人物画既体现了传统绘画的语言和精神,又在题材、造型、思想和学术上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讲究“技近乎道”,“技”属于物质层面,比较容易把握,而“道”是什么?“道”从何来?老子曰“道法自然”,庄子曰“道在瓦甓”,尹晶华说“道在生活”,他在创作随笔和学术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就是“生活”二字,他说:“画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决不是简单体验生活。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是生活,画家本身就在生活当中。”他深谙传统之道,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他的绘画语言有传统山水的皴擦点染,有古代水墨的枯湿浓淡,有大写意的简约含蓄,有西画的光影比例,有布局的虚实相生,在技法层面可谓已经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尹晶华并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技法的重复和堆砌,出生于中原大地的他很早就建立起“技近乎道”和“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他主张“人物画艺术语言转化,必须面对现实生活。”他的这一观点不经意间将具有几千年传统的人物画创作带入一个鲜活的境界。正如他所说:“习惯了老祖宗的长袍大褂,面对现实生活、现代的人物,我们是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人物画家来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研究探索,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创造出适应时代的笔墨语言。”

透过尹晶华的人物画,可以看见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学术价值。我在阅读尹晶华的都市题材系列作品时,不仅仅关注其技法、布局和造型等外在手段,更多的是通过其主题、题跋、衬景和留白来研究其主旨思想,思想性是决定一个艺术家最终成就和高度的标准,也是当代画坛所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重要方面。当代人物画创作呈现两个极端,要么是对传统绘画的顶礼膜拜、因循守旧而不去探索,要么是忽视传统而对外来思想生硬吸收、胡涂乱抹甚至数典忘祖。而尹晶华水墨人物的价值恰恰在于他对“度”的把握,他敬畏传统,又能接受现代,其水墨人物作品可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恰当好处,而这一点正好暗合中国传统儒家精神。其人物画创作对象以都市青年女性为主,以传统水墨语言表现都市题材,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选择。尹晶华通过创作大量都市题材水墨人物来表达其水墨思想,反过来,都市题材的成功探索,也成就了尹晶华的学术价值。他对“都市青春系列题材”的打造和锤炼,逐步寻找到既古又新、融古于今的创作语言,以传统的水墨语言通过大胆的皴擦点染,辅以枯湿浓淡虚实相生的变化,惟妙惟肖的传达出人物的神态和思想。面对他的“都市丽人”,我们一方面感概于笔墨语言的传统和高雅,一方面又惊叹于表现题材的时尚和传神写照的到位,在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本土与国际的多重对话中,尹晶华找到了属于自己又契合时代的水墨语言。

尹晶华是懂得生活和感恩的。他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孩童般的无邪,所以他的笔下总是汩汩清流,洋溢着一派天机和生气。他的人物画创作与当代绘画特别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紧密相连的,其作品《我的深圳我的家》、《驰骋》、《风吟莲花山》、《南航丽人》等系列都市题材作品,反映了深圳这座前沿城市在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中“人的觉醒”,通过笔下人物的神态和思想反映了深圳的活力和激情。比如其巨幅作品《我的深圳我的家》,从集体婚礼的角度,表现出外来青工以深圳为家,扎根创业的时代精神,折射出“改革开放”中“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变化,在轻松与洒脱的笔墨中传达生命的诗意和思想的高度。尹晶华的感恩不仅体现在作品中,还体现在生活中,他的为人处事在圈内是首屈一指的,他的探索精神更是让人敬佩。这让我想到了“大家”的标准,在具备天才、勤奋、创新和机遇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为人处世。古人讲“字如其人”,艺术家的修养和品行是衡量作品格调与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时常想,作为当代一位优秀的人物画家,尹晶华之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时代意义在哪?尹晶华之于当代水墨人物创作的学术价值又在哪?尹晶华通过系列都市水墨人物创作和研究,在传统笔墨基础之上去探索和尝试属于时代的全新题材和主旨,去思考水墨与生活、水墨与思想、水墨与文化、水墨与哲学的对接,去还原和创造水墨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和气韵,为当代水墨人物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近年来,尹晶华在国内以及美国、法国等国家举办的一系列画展,逐渐引起国际视野的关注和研究,尹晶华对“都市题材”和“人的觉醒”的深刻挖掘以及他对“传统与创新”的深刻理解,使得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度和学术性,这一点正是他能够被学者认可并进而走向国际的重要因素和铺垫。当然,尹晶华作为当代人物画创作研究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他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远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