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最吸引人类的动物依旧是那些色彩艳丽的动物,蛇类也是同样的。蛇类给人类最重要的印象就是有毒,除了人类对于蛇类的天生恐惧感之外,也有很多人喜欢蛇,甚至还有人会饲养一些蛇类当作宠物,特别是那些色彩艳丽的蛇尤其吸引众多蛇类爱好者饲养。色彩艳丽的蛇天生能够获得人类的好感,不管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在中国生活着一种比较罕见的海南闪鳞蛇就是属于比较讨人喜欢的蛇类之一,主要原因是它们拥有五彩斑斓的金属色泽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闪鳞蛇

海南闪鳞蛇属于一种无毒蛇,体长1米左右,属于中等蛇类,世界上有3种闪鳞蛇:闪鳞蛇,海南闪鳞蛇和美洲闪鳞蛇,其中海南闪鳞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类,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南闪鳞蛇和闪鳞蛇最大区别在于头部和尾部,闪鳞蛇头部比较尖,尾部比较长,而海南闪鳞蛇头部相对比较钝,尾巴更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闪鳞蛇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发光”,其实它们本身并不会发光,之所以身上会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色泽,主要是因为鳞片比较特殊,当光线照射到鳞片时,由于反射作用让鳞片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金属色泽。

海南散鳞蛇可以说是蛇类中的穿山甲,它们习性上跟穿山甲非常像,非常喜欢钻洞到很深的地穴里,这种蛇非常罕见,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地下,有点像白头蝰,两种蛇都是原始的穴居蛇,在野外发现它们的踪迹是要看运气的,它们天生丽质却爱把自己藏在深山地下,只有在深山老林的夜晚才有机会碰到它们。穴居蛇类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低等或者原始的中小型蛇类,比如盲蛇,白头蝰。这些穴居蛇类喜欢长时间生活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只有在晚上或天气阴暗的时候才会到地面上来活动觅食,而且它们喜欢昼伏夜出,导致人们对它们的了解比较少,因此穴居蛇类对人类来说仍然显得十分神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海南闪鳞蛇分布广,但是数量却极为稀少,而且还不容易发现,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这一定程度上与它们的习性相关,它们属于高度穴居蛇类。

海南闪鳞蛇进化成五彩斑斓的鳞片,居然是为了方便在地下爬行

海南闪鳞蛇进化出光滑闪耀的鳞片和扁平如铁锹一样的蛇头都是为了在昏暗的地下或者洞穴爬行时减少泥土的阻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海南闪鳞蛇的鳞片结构可以减少摩擦,有利于它们在地下行动。因为长期在地下行动,海南闪鳞蛇的眼睛出现了退化,只剩下黄豆大小的小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闪鳞蛇非常依赖湿润的土壤落叶,平时基本生活在地下,轻易不会出来活动,只会在晚上出来觅食,他们主要捕食蚯蚓和蛙类,而闪鳞蛇则会捕食老鼠等小型动物,甚至有些强势的闪鳞蛇会捕食其它小型蛇类,美洲闪鳞蛇则会捕食当地各种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