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薛小平 摄影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秦皇祖邑”的礼县档案馆收藏着数件不太起眼的土陶罐,每当参观者走进展室都被这些大小不一的土陶罐所吸引驻足观赏。它不是出土的古代土陶器文物,而是出自当今礼县城关镇贾胡窑村青年农民、县级土陶烧造技艺传承人李宏之手,享誉县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陶系列产品。每当看到这些土陶制品,它似乎在诉说着如烟往事,让我穿越历史时空看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和祖祖辈辈流传继承下来土陶制作的独特匠艺和精彩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长莺飞的初夏,笔者专程赴贾胡窑村探秘“贾胡窑”的前世今生。

贾胡窑村位于礼县城关镇西北部山区,距县城8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103户500多人,耕地面积3384亩,主要以山地为主。过去交通不便,现在通过脱贫攻坚,道路已硬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村仅有30多户人家多半为制陶户,产品品种有茶罐、菜缸、水缸、清油瓶灯罐、坛罐等等,大小不一的土陶罐都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很受群众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0岁出头的李宏在他的土陶加工作坊里,一边干活一边详细地介绍了“贾胡窑村”的来历和自己返乡创业的经历及制陶的流程工序。

李宏说,明朝成化年间,有一姓贾和姓胡的制陶能人在这现在的村子一带发现了当地特有的陶土资源,于是决定在此地建土陶窑作坊并招收干活长工从事土陶制品加工,当时“贾胡窑”土陶器名噪一时,销往大江南北。后来,贾家和胡家走后,就剩下都是干活的长工,他们落户当地至今,因此得村名叫“贾胡窑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宏生于1991年9月,2007年毕业于陕西省科技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先后在天津、北京等地企业务工。2021年11月,李宏个人投资10多万元,在村上创办了土陶加工作坊,带动本村7人家门口就业。工作坊出品的土陶产品远销兰州、西安及邻县和本县周边乡镇。如今,李宏己是县级土陶烧造技艺传承人,子承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宏介绍了制陶的流程工序:一是取土。当地有特殊的耐火土(含有金、银)和釉土(含有氧化铁土),取来后,先用传统的方法碾土碾细后筛为80目细土(相当于面粉级);二是和土揉为稠泥到拉坯再晾晒干后上釉;三是装窑烧窑。过去是龙窑,烧两天三夜,出窑后挑选成品,成功率一般为60%左右。现在他用上了从江西省景德镇生产的现代化电陶窑,既环保耐高温又受热均匀,窑温最高时可达1200℃左右,恒温把控十分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胡窑现在烧造的产品主要有粗陶和细陶,而细陶有80目和40目两种,茶壶、茶罐、海罐、菜坛、烧酒缸、淋醋缸、清油灯罐及仿古陶器皿等生产生活用品,都是纯天然的矿物陶土制作而成的。特别是纯手工制作的茶罐等陶器选自天然陶土、天然釉泥,经高温烧制,表层的釉泥突显,茶罐内外光滑,天然环保,深受人们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2月,贾胡窑烧造技艺被礼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村道路的崖上,处处裸露着烧残的陶件制品和土陶窑遗址、遗迹都足以证明过去当地土陶生产规模之大与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宏家里至今还保存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宝贝” ,上至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书(借据、契约等)、“七寸金莲”小脚布鞋、 期的“结婚礼簿”,历年的各类记账凭证凭据票据,数不胜数,李宏打算利用这些“宝贝”,将来建一个“贾胡窑村民俗文化室”供人们参观。

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影像见证历史瞬间。为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摄影爱好者的联系,在这个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季节,每日甘肃网图片频道、新甘肃客户端镜像频道特向奔波在社区乡村、山川草原上的您约稿,您拍摄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纪实、人物故事以及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具有新闻元素和光影艺术的照片,我们将择优及时刊发并支付稿酬。

期待您运用丰富的摄影语言,描绘陇原大地日新月异的精彩瞬间,讴歌陇原儿女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

来源 : 新甘肃

审核/高步芳 责编/王 强 编辑/杨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