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张松在河阳县担任县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元的人,他伪造了一份字据诬陷李二欠他五十两银子。李二不承认是自己写的,而孙元坚持说是李二写的。于是孙元来到县衙请求县令张松作主。

张松听完孙元的说辞之后,暗中取来孙元写的状子,用书本压住两头,只露出一个字来,问孙元:如果是你写的字,你就回答是,如果不是你写的字,你就说不是!张松一连让孙元认了五个字,孙元都说不是自己写的,而打开一看正是孙元写的状子。张松又拿来伪造的字据也是漏出一个字让孙元辨认,孙元看后回答说:是的!打开一看,正是伪造的字据。孙元见事情败露赶忙下跪求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城中有一卖油郎王涛,每天早出晚归地挑着油桶卖油,可是忙碌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家境十分的贫苦,妻子虽然跟着挨饿受冻,可是从来不曾嫌弃王涛。王涛一直梦想有朝一日挣大钱让妻子过上好日子。也许是王涛的勤劳感动了老天,有一日早上,王涛送油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一包袱,他上前捡起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很多的散碎银子,王涛大喜趁着早上人少没有人看见,赶紧将包袱揣进怀里,油也不送了,急忙的赶回家中。

妻子见丈夫返回疑惑地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王涛赶忙把妻子拉进屋内,掏出包袱兴奋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妻子打开一看吓了一跳,说道“你是不是做了坏事偷来的?”王涛说道:我没做什么坏事,也不是偷的!是我在路上捡的。这是上天看我们穷困赐给我们的!有了这些本钱,我们可以做个小生意,你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说:这银子虽然不是坏了良心得来的,但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无功受禄,反而带来灾祸。如果主人找不到这些银子,对他来说是一场烦恼,弄不好连性命也会丢掉。你现在回到那里,看看是否有人来寻,将银子还给人家,这也是一番阴德,老天定然不会辜负你的!

王涛也是本分的人,见妻子如此说,只好回去。来到地方,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男子议论纷纷,男子急得直跺脚。王涛上前询问缘故,原来男子是外来经商的客人,因为赶路丢失了包袱,里面有很多银子。男子前来寻找,没有找到在这里哭天喊地。王涛问那个男子:你丢了多少银子?男子胡乱地说道:有四五十两。王涛为人老实便又问:包袱是什么颜色?男子说道:是黄色的包袱。接着又拉住王涛说道:可是被你拾去了?王涛说道:正是!男子高兴地说道:若是你拾到了,还给我,我情愿给你赏钱!

围观的百姓听后,有快嘴地说道:依着道理,平分也是应该的!王涛说道:真是我拾到的!说着就取出包袱。旁边的人都想:别人拾了银子都想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这小子还过来找失主还钱,真是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男子从王涛手里接过包袱,打开查看,知道里面的东西没有被动过。可是他又不舍得给王涛赏钱了,又害怕众人做主要他平分,于是耍赖说道:我的银子原来有四五十两,如今就剩这些了,你肯定藏了一半,赶快还给我!王涛说道:我刚拾到,就被我妻子劝我出门寻找失主,哪里动过你的钱!男子一口咬定王涛偷拿了他的银子。王涛心里委屈,又气又恨,用头去顶那个男子,男子力气大一把抓住王涛的衣领将他提了起来,就像提着一只小鸡一样。王涛双手乱抓,男子就要举起拳头打。众人上前拦住,纷纷说男子不讲道理。男子只好将王涛放下,两人争执不休。

正好此时,县令张松经过,听见吵闹,让衙役将他们带到县衙审问,众人也想看看县令怎么断案,于是都跟了上去。来到县衙之后,两人将事情各自说了一遍。男子说:他拾了我的银子,藏了一半不还给我!王涛说:我拾了银子,妻子相劝,我好心将银子还给他,他却反过来诬赖我!张松问众人:谁能作证?围观的一人说道:那客人丢了银子正在着急的时候,王涛却是自己主动承认拾了银子,然后还给客人,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只是不知道银子到底有多少 。县令张松让衙役清点银子数量,清点过后回禀道:一共三十两!张松问男子:你的银子是多少?男子回道:五十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松又问:你是看见他捡到的,还是他主动承认的?男子说:是他亲口承认的!张松又说:他要是真的要赖你的银子,为何不全部藏起来?却是藏了一半,还主动承认?他要是不说,你如何知道是他捡了你的银子?可见他根本没有藏银子的心思。既然你丢失的是五十两银子,而他拾的是三十两,那么这银子不是你的,一定是另外一个人丢失的。男子着急地说道:这银子的确是小人丢失的,我宁愿只领这三十两。张松说道:银子的数目不对,怎么能冒领?这些银子就赏给王涛,你的五十两银子自己去寻找吧!

男子听后悔不当初,但是他也不敢争辩,只好害羞地离去!王涛得了银子,磕头感谢县令,然后回家了。众人见县令这样判案,也都称赞县令断案断得好!

这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故事纯属虚构,古语说:世事难料似转轮,眼前吉凶未可知,诸君且看眼前事,天道何曾负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