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当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基层是我们国家的基础,部分党员干部,虽然都是在过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干部,也确实想干事会干事,但是毕竟新时期将面临新调整,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干部还是要加强与群众交流,多关心群众的心声。既要收集群众发表的意见建议,也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建设,群众既能够监督党员干部履职,又能够增强党群配合开展工作,党群联合一起干,能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因此,乡镇干部们要以人民为中心,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责任使命坚定斗争意志,练就敢斗争的胆气,掌握斗争规律,在斗争中成长,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增强斗争本领,解决乡村振兴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昂首走向现代化。

发扬斗争精神,敢做斗争的勇士。我党的伟大精神谱系中,有许多的精神诸如塞罕坝精神、大别山精神、钉钉子精神等。都能对我们的工作生活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因此作为乡镇干部,基层工作并不是轻轻松松的,特别是到乡村工作,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厂矿,免不了灰头土脸、蓬头垢面,衣服上是泥土、鞋子上是灰尘,头发乱糟糟的。在这里工作要能够把自己的根扎入到人民群众的土壤,要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才行,没有毅力,没有决心,没有忍耐,就不可能一年四季没有闲暇走访农户、“五加二”在乡村的摸爬滚打历练成“彪悍”的汉子。这就需要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心,更需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乡村振兴中敢于探路,敢于争先,敢于吃大苦耐大劳,直至达成目标,取得胜利,完成任务。因此,只有真正勇于迎难而上,坚定信念不动摇。坚定信念是成为合格干部的基本要求。乡镇干部不能搞“自我设计”,名在人不在,揽功推过,重宣传轻实效,求名不务实;要坚定信念,做到务实担当,干出实绩,经得起检验,无愧于历史。乡镇干部发扬斗争精神,要树牢斗争意识,不能搞“利己主义”,挑肥拣瘦;要敢于直面问题,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困难面前不退缩,敢接最烫手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做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的勇士,做到无愧于人民。

增强斗争本领,勇做斗争的战士。做好农村工作,搞好乡村振兴,最基本的原则是依靠群众。群众,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毛主席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说得就是我们要有辩证思想,一方面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惠及群众,乡镇干部锻炼斗争本领要主动到乡村振兴一线去,特别是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中,不要依赖上级给项目,而要依托乡村特色,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下功夫,开拓稳定的服务创收、经营创收渠道。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化水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另一方面还必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把政策和策略运行得恰到好处。从大的方面看,一部分群众对党的政策期望值过高,要求短时间内解决面临的问题,常常出现过急过火行为。但我们的力量达不到,条件还不具备,群众需求又急切,这就需要宣传、说明、疏解。如果我们一味迎合,不断迁就,只承诺不兑现,不敢说真话、讲实情,导致工作越来越被动,公信力越来越差,最后甚至不可收拾。这就需要有勇气,有决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让斗争精神在农村闪闪发光,让人民群众看到正义,看到公平,看到希望。

提升斗争艺术,善做斗争的谋士。在农村工作中注重思考不蛮干。要守住斗争底线,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注重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看清本质、把握规律,善于预见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必须同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侵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衔接项目补助资金、社会救济、涉农资金等方面,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亮剑,防止打亲情牌、看熟人脸,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努力让群众放心、满意、幸福。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胸怀大局求实效。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准确把握斗争的时、效、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主动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策略,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要把准脉络抓关键,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准确把握大势,深刻理解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努力在伟大斗争中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小我”与社会这个“大我”结合,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着力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经济社会主战场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保持斗争热情,能做斗争的卫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不懈奋斗的动力。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准奋斗方向,切实铸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之魂,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真正把奋斗的“基准点”须臾不悖地锚定在人民满意、人民需要、人民向往、人民幸福上。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要让群众感受到党群心连心,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舟共济共克困难,在做群众工作中,要展现出党员干部“肩挑千斤,背负万石”的历史责任感、“立于潮头、勇攀险峰”的使命担当,以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在乡镇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把各项举措做实做细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坚信,斗争是与正义联系在一起的,与胆识联系在一起的,与担当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增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斗争本领,提升“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斗争艺术,保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斗争热情;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