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约五六年前,我刚做公号的时候,跟香港大学的一位老师讨论男女平权问题,她当时刚生完孩子不久,正在生育的心理阵痛期,对平权抱持非常悲观的态度。印象很深的是她对我说,只要生孩子这事儿属于女人,男女真正的平等就永远不会到来。

后来她一直关注人造子宫的研究,因为人造子宫项目面临比较大的伦理压力,她非常痛心。

生育占用很多时间、耽误许多事情,对现代女性来说,是不容辩驳的共识。并且生育这件事是贯穿女人一生的。

一个教授朋友说他尽量少招女研究生、女博士,因为她们有生理期,情绪不稳定,有时候说不敢说,骂不敢骂,弄不好给说哭了,正值生理期,还得去解决思想问题。

男学生就基本没有这方面问题,用他的说话,是想骂就骂,想说就说,你一个大男人又不来大姨妈,再苦再累你给我受着。

这番言论要是放到网上,又会被喷成筛子。网络要求绝对的正确与正义,现实生活中则各人都有各人的苦。大家算计着自己的KPI,首选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答案。

生育之后当然问题更大。很多人觉得我找个给力的老公就可以了,但最起码一点,男人再给力也无法代替女人生孩子。

还有一个群体受生育压迫得最厉害,就是离异女性。至少在我周围,女人离婚能咬牙不要孩子的,简直凤毛麟角,并且就算当时不要,过几年大多数也会后悔,回头又去争抚养权。

这里面至少有4个原因:

  1. 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女性对于孩子的情感付出,男性永远比不了;
  2. 离婚不要孩子的女性面临更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3. 生育太苦,女性很难下决心换个人再生孩子;
  4. 女性的生育年龄短暂、生育危机感更强,不确定自己再婚的时候,是否还能生育,所以离婚时通常选择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对于基层女性来说,离婚+争夺孩子的抚养权,是她们生活艰难甚至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理性角度来看人生的规划,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无论怎么算都稳亏不赚。

所以我特别理解为什么有些男代表会提议媒体不要宣传女性主义、丁克、单身大女主,影视作品里的成功女性一定要已婚已育、轻轻松松带两个孩子,因为站在男性角度,骗女孩生孩子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

但他忘记了,人类最重要的教育不是来源于媒体、影视剧,而是我们的身边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最有教育意义,何况如今信息发达,骗个人还真就挺难的。

社会决策者必须真正想明白了,女性生育不是为了她们自己,而是承担着人类繁衍的重担,该给的福利一样都不能少,该给的保护要到位。这福利绝对不能是三年产假,这特么的哪个单位还愿意招女员工?一个三年,三个九年……表面是给福利,实际上是把女性往全职主妇的老路上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策重要,但它漫长,一时半会儿可能谁都解决不了,当下要解决女人什么时候生孩子才能克服亏损感的问题,有两个办法。

一是像豪门一样,生一个孩子奖励多少钱。许多女性主义者很讨厌这种奖励方式,觉得这种奖励是把女性当作生育机器。

没错,从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历史的倒退,但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的一方往往最需要的不是舆论支持而是真金白银。

家有三五个保姆护体,女性无论去做什么事儿,都容易专注专心出成果,由“生育机器”逆袭为大女主也是分分钟的事儿,这种故事不多,本质上还是人拥有的东西多了,就不想奋斗了,而不是生育影响了奋斗。

还有一个方法更适合普通人,就是女人真正想明白了,她是为自己而完成生育这件事,她想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享受婴儿给予自己的那种全心全意的依赖与毫无保留的爱。

绝对不能像张婉婷那样,口口声声“我给你生了孩子”,给男人生孩子这事儿,不管这男人多靠谱,你最后都亏得满脸冒绿光。这么难的一件事儿,你要是不享受,谁能解决你的情绪价值?真没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网上流传一张照片,猴子妈妈被猎豹捕杀,小猴牢牢地搂着被猎豹叼着的、已经死去的妈妈的身体。

这就是生物最本能的爱,人类更甚。

这种100%的交付,在一切亲密关系中,只有婴儿对母亲的爱可以抵达——毫无杂质与水分,全心全意地依赖与信任。

这种爱的幸福浓度实在太高了,一旦得到并且享受,你就很难再对别的爱有多大的兴趣,都是云烟。甚至这种爱的体验,可以抵御所有生育的亏损——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女人愿意并且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个准备过程,需要坦坦荡荡地面对真相,鸡汤解决不了问题,欺骗是有罪的,一切的动力要来源于——

你愿意吗?

我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