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凭借电影《人生大事》获得第35届金鸡奖的影帝称号。

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意外是因为他击败了有主旋律加持的吴京、观众缘极好的沈腾和人脉甚广的徐峥。

这里面每一位都是累计票房高达百亿的大咖,论资历远胜朱一龙

而合理则是因为比起同台竞争的对手们,让朱一龙捧得影帝的电影《人生大事》“很能打”。

电影讲述了从事殡葬行业的莫三妹(朱一龙饰),在一次工作过程中意外收留了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小文,并且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救赎的故事。

莫三妹家庭观念淡薄,对人生缺乏规划;小文生性顽劣,没有教养。

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麻烦”的代名词。

然而,这两个没有血缘的边缘人,却能通过羁绊相互促进,实在让人感动。

《人生大事》是一部“以小见大”的电影。

也许剧情比起恢弘磅礴又有历史质感的《长津湖》,电影的命题略显小家子气;

比起爱情小品一样的《爱情神话》,电影的格调略显沉重;

比起科幻喜剧《独行月球》,电影在创意和想象力上略显不足;

但《人生大事》胜在情感表达细腻,用贴近生活的故事,把“生命”、“家庭”等探讨了一遍。

什么才是人生大事?相信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得到自己的感悟。

再加上该片因为没有特效的加持、没有大场面的支撑,更能彰显出演员的演技。

而朱一龙完全没有偶像包袱,发挥稳定,把人生失意的落魄混混莫三妹演得活灵活现。

他和小演员杨恩又的“化学反应”让人喜出望外,和老戏骨罗京民的对手戏也让人拍手叫好。

朱一龙在片中的发挥非常完美,能获得影帝称号实至名归。

不过,在为朱一龙和《人生大事》喝彩的同时,我认为大家忽略了一个细思极恐的剧情:

其实,电影里最可怜的人不是人生失意的莫三妹,也不是痛失外婆的小文。

因为比起彼此建立起羁绊的三妹和小文,小文的表哥其实活得更加可悲。

小文的表哥家境富裕,还有一个望子成龙心切,不惜花重金和大量精力来培养孩子的母亲。

表面上看,表哥似乎会过得很好,只要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实际上,他又是不是活成了幸福小孩应有的样子呢?

在得知小文的外婆,自己的奶奶去世后,这个衣着光鲜的小孩不仅没表现出一丝伤心。

反而还故意刺激小文,一句“你外婆死了,你以后再也看不到她了”,冷漠得让人心寒。

奶奶尸骨未寒,隔天就要开追悼会,他却毫不关心只顾着赶飞机去北京考试;

眼看着表妹即将流离失所成为孤儿,他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别说是幸福小孩的样子,哪里还有一点正常孩童应有的状态?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变得如此冷漠和无情呢?他那个把鸡血教育奉行到底的母亲责无旁贷。

表哥的母亲是典型的反派设定,说话尖酸刻薄,为人极度强势又爱斤斤计较。

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她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里,更别说会待见婆婆了。

虽然电影并没交代她和小文外婆是否有矛盾,但从她连死人的财物都惦记得明明白白可以推断,表哥的母亲只是纯粹的小人作风,并不是婆媳关系差导致她性格扭曲。

而孩子的成长是会受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的,表哥身处的环境,强势母亲咄咄逼人,弱势父亲唯唯诺诺,他只会在无形中活成父亲的影子:

对母亲的专制敢怒不敢言,压抑自己的天性成为一个“妈妈理想中的好儿子”。

只是,长期压抑天性会导致物极必反,一旦失控就很可能酿成可怕后果。

骇人听闻的北大高材生吴谢宇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是,在电影最后莫三妹在寻找小文的剧情里,表哥曾有过短暂的出镜,正在朗诵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

这篇演讲推动了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进一步发展,这里出现到底是巧合,还是暗示表哥的内心也渴望着得到解放,希望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电影结尾没有再交代表哥的结局,他会不会活成第二个吴谢宇我们无从得知。

但比起最后不仅找回了亲生母亲,还收获了一个比亲爹更亲的父亲的小文,表哥明显活得更加可悲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