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之魅<138> | 祥瑞送福来,传承留心间——徐水舞狮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兆,能带来吉祥安康。每逢节日庆典,保定的舞台或广场上,总有一群可爱又威武的小狮子,翻腾跳跃,调皮又讨喜。在红火热闹之余,人们也由此寄托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水舞狮被称为“北狮之宗”。与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和高难技巧的特点不同的是,以徐水舞狮为代表的北狮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其最大特点就是将温顺的“文狮”和勇猛的“武狮”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文狮重在表现狮子的静态和性格温柔的一面,恐吓时的怕,互相亲密时的吻,期待时的盼以及挠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打舒张等细节,动作细腻逼真,神态风趣可爱。而武狮则重在表达艺人的高超技艺,通过狮子出洞、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踩球过桥以及跳、转、腾、扑等动作,把狮子凶猛威武的一面表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梅花桩、三狮踩球的表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水舞狮的样貌同样不同于南狮,是仿照历代石狮的形态来做的,狮头古雅圆大,前额宽阔高耸,双眼黑亮而有神,鼻子前伸而凸起,嘴巴张闭有度,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彩球的映衬,更显得狮子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尤其是脖子上挂的一圈响铃,随着狮子摇头晃脑的动作叮当作响,十分招人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民国十四年(1925年),徐水北里村大户牛耀去世,牛家从定兴县北迎邱村请来狮子会。由于狮子会首次到异乡演出,演员们格外卖力,赢得了北里村民连声叫好。此次狮子会的演出,给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内几人商议,决定成立自己的狮子会,专程从北迎邱请来三个师傅传艺。这便是徐水舞狮的起源。

后经老一辈艺术家研究,将狮子上彰显凶煞的青色褪去,改为红黄搭配,让人感觉更加亲和;狮皮也由原来的麻制改为牦牛尾毛;技术动作也在原来的高、惊、险的基础上更注重巧与美的结合。徐水舞狮得以迅速发展,以民间花会形式继续传承着,演绎着。

徐水舞狮在中国狮舞乃至民间艺术表演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于2006年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曾经它作为民间艺术瑰宝,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让世界在小狮子的翻腾雀跃中感受中国的热情和魅力。如今,非遗传承与保护依旧火热,让更多的人欣赏、爱上徐水舞狮仍是其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