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苏轼的人,应该都听过这一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一生曲折起伏,几经大起大落,堪称传奇,但他晚年却只用这六字为一生功业画上句号:黄州惠州儋州。有人将此解读作他对自己惨淡政治生涯的一句自嘲,可这又何尝不可理解为苏轼晚年时对自己一生的彻悟——苦难之土亦有花开。

乌台诗案后,苏轼侥幸逃过一死,被贬至黄州。作为后来人的我们知道这不过是他颠沛流离、起起伏伏人生阶段的开始,但对苏轼而言,此时的他深陷一场不知何时能醒来的噩梦中,以为自己的政治生命或将终结于此。

他不知道的是,黄州或许会是苏轼的终点,但也一定是苏东坡的起点,这样一个惊艳古今的灵魂在此地将无声地经历一场震撼世人的蜕变,“死去一个苏轼,活出了一个苏东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州的四年是苏轼生平第一段贬居期。彼时的他连饥寒之忧都难以免除,于次年才在老友马正钦的帮助下得一处位于州城旧营地东面的荒地。苏轼称此地为“东坡”,黄州也自此后多了一位东坡居士。

为生计,苏轼躬耕于此,如普通农夫一般除草拓荒、犁田种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两句诗来形容他的生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此时的他与这位生活在五世纪的诗人陶渊明之间虽相隔数百年时光,却又好像仅在咫尺、比邻而居,他逐渐将这个已逝的灵魂引作自己的千秋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并非发现陶渊明之才的第一人。钟嵘早已称陶渊明为隐逸圈中第一流,昭明太子赞其文章不群,便是盛唐时的李杜在诗文中也常以陶作典。但苏轼却是众多仰慕者中最为疯狂、长情的那一个。他对“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和“望”的仔细推敲进一步阐释了陶渊明超越时代的生命意识,建立有别于安贫乐道的陶渊明人格又一面。

他对陶诗近乎痴迷的唱和和推崇,几乎以一己之力把陶渊明送上诗歌殿堂的“C”位,完成了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陶诗,于苏轼而言,是寄情抒怀,也是智慧和无奈。外在的遭遇和内在的心境,让苏轼对陶渊明的体认日益加深,在自己长久的苦难中时不时抬头追寻着这位前人的身影,从中得到慰藉、体谅与共情,也更看清自己。

但他在和陶诗中自言“我不如陶生”。惊才绝艳如苏轼,为何会说自己不如陶渊明?既然晚年在陶渊明身上看到了自己,他又为何不像陶渊明那样决绝地“归去来兮”?

2022年11月26日下午,大屋顶文化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善春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继续为大家带来苏轼六讲第二讲。本次将从“东坡”之名诞生开始,讲一讲“苏和陶诗”的故事,“我不如陶生”背后深层的原因,以及让千载诗人反复纠结的“南山”之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善春苏轼六讲·第二讲

苏东坡为什么说他不如陶渊明?

——千载诗人的南山梦

主讲人

孙善春

活动地点

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美术馆2F

系列活动时间

2022年10月-2023年3月

每月第四个周六14:30-16:00

第二讲时间

2022年11月26日周六

14:30-16:00

单人票:88元/期

双人票:原价160/期 优惠价149.6元/期

五人团购票:原价440元/期 优惠价308元/期

第2-6期套票:原价440元/人 优惠价330元/人

优惠时间截至11月25日24:00

扫码即可购票参与

(目前仅开放第2期及2-6期套票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系列课

孙善春苏轼六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讲人孙善春将从苏东坡儒释道混杂的人生观出发,全面地介绍作为诗词家、书法家、人文画家、美食家、生活家的苏东坡。

苏东坡为什么变成了“仙”,又为什么说自己不如陶渊明?从何理解宋代第一文人的书法艺术之道,“天下第三行书”好在哪里?“胸有成竹”的由来是什么?“吃货”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是怎么一回事,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又是怎么诞生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由孙善春为我们一一揭晓。

通过系列讲座,你可以了解一个旷世天才的方方面面,全面理解一个千年文化IP的形成原因;可以体会一种旷达超然的人生境界,学习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获得生而为人的慰藉和启发。 而你最终能从苏轼身上看到什么,学到什么,这将由你自己来斟酌,因为当你真正读懂苏东坡,人生便再也不一样了。

关于主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善春

现于中国美术学院任教的孙善春,知识范围广博,学术研究领域游走于西方哲学、美学,摄影与电影艺术,中国书法和绘画文化思想等不同方面,擅长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 学术之外,他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当下流行文化均有所涉猎,还是一个正宗的评书艺人,北京评书袁(阔成)派传人。因此他的讲述在知识和趣味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令人听起来津津有味。

知东坡者莫若孙善春,他在新著《见东坡:读〈黄州寒食诗帖〉》中,通过“诗”、“书”、“文”三方面解读《黄州寒食诗帖》,并以此管窥苏东坡的思想与人生。在书中,孙善春指出通过苏东坡的字,能更好地看看他这个人,“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人,如果能到电影院里看他主演的影片,盯着他一个个脸蛋特写,想必相当有趣”。在他看来,东坡的书法,就相当于欣赏东坡一生这部电影的特写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东坡:读〈黄州寒食诗帖〉》

苏东坡在孙善春的口中相当鲜活而有生气,东坡并不完美,也有“整天大嘴巴、乱说话的坏脾气”,也会追他的“星”陶渊明和白居易,也会落魄失意,毕竟“东坡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并不是一只名叫先知的鸭子”。而苏东坡诗词的一字一句,都被孙善春锲而不舍地“咬文嚼字”,解读出了用词的妙处与背后的故事:“卧闻海棠花”的“闻”是用鼻子还是耳朵?“年年欲惜春”的“惜”好在哪里?“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的典故是真的吗? 扎实厚重的文化底蕴配合亦庄亦谐的讲评风格,孙善春的苏轼六讲必将“干货满满”,妙趣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