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上看到一个话题,#你觉得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
其实并没有最经典的一句话,因为只要心中一旦认为某句话最经典,那么心里立刻就住相了,住了这个观念。
所以佛家常说“不立文字”,语言也是文字,其实任何话都是随缘方便之说,只能应对部分场景,无法应对所有情况。
比如,你觉得“活着就要感谢”是最经典的话,确实很多时候要感谢,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要感谢,要知道法无定法。
有的人虽然在感谢你,但内心其实是为了讨好你,是有目的性地感谢。
再有一些人虽然表面在感谢,其实内心其实非常不愿意。
这些表面上的感谢,看上去是善,背后其实是恶,表里不一伪君子也。
有的人虽然没有感谢你,甚至责怪你,但有可能是为了你好,是为了让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再比如,你认为红灯不能闯,大多数情况确实如此,但如果此时你车上有紧急需要救助的人呢?
不要被外在的规律、观念、原则束缚了自己,而只要心中认为某句话最经典,这就已经被那句话束缚了。
所以孟子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也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是一定要按规矩做,也不是一定不按规矩做。
很多人认为规律、原则、标准是‘道’,其实并非如此,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你心中的相,一旦住了这些观念,必定有违背本心自性的时候。
你认为的英雄,正是敌人眼里的仇人,所以外在的“是非善恶”标准和原则,只要换个角度,或者换个地方就可能相互转变了。
一切的标准、原则都不是固定的,是因时因地变化的,只要是在变,就一定不是道,都是随缘应用而已。
缘起则有,缘灭则无,当有这件事时才有这个标准、原则,这就是缘起则有。
当没这个事,也就不需要这个标准原则了,它就没有了,这就是缘灭则无。
生生灭灭的东西不是道,但它们可以起妙用,所以不能否定,但不能住相,不能住在规律、原则、标准里。
如果完全否定标准、原则,那就住‘空’了,落入了顽空,进入了断灭,犹如槁木死灰,不知道本心自性还要起妙用的。
所以要不执着于‘有’,也不能偏住于‘空’,“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这才是道。
道既是“离一切处”的,又是“即一切处”的。
故圣人处有不有,居无不无,用标准而不为标准所用。
用你认为最经典的话,而不被那句话所用,不被那句话所限制,这才是孟子所言:“万物皆为我所用。”
而我们却被万物所用,被那句认为最经典的话所用,被一切原则、标准所用。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善,并不是真正的善,你以为不凶人是善,凶人就是恶。
但家长凶小孩,领导凶下属有时候其实也是善,所以心里不要固执的认为凶人就不对,这就是孔子说的“意必固我”。
所以不要给自己设限,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只要你心中住了一个观念,就一定会有不如意之时。
当你认为最经典的一句话无法应用时,你就会疑惑、彷徨,始终树立不起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一定要说哪一句话最经典,在《金刚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曾让无数大德开悟。
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不器”,也是庄子说的逍遥游。
可见,儒释道三家所讲的都不离这个。
热门跟贴